读吧无错小说 >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 > 第17章 17.

第17章 17.


上午,  十一点。

        穆建宁跨着小短腿迈出家门口。

        以往这个时候她还在家中和穆老太太躺着摇椅上喝着糖白开探讨着人生的意义(?),但这一个月来穆家和村里人一样忙着收地里的东西。前一段时间收完了稻谷,这两天又在收玉米。

        稻谷舂出的米她吃过,  玉米却是她一岁的时候,  第一次尝试。

        黄黄的嫩玉米,  颗粒分明,  排列整齐,  吃起来糯糯的,甜甜的,  她前世没见过的。

        这个世界的新奇东西很多,  不管是吃的还是用的。

        比如晚上也能点亮的电灯泡,两个轮子也能跑的自行车,  穆显叔抱着她去村长家看能放小人的电视机……

        今天穆家地里的玉米就要收完了,她是去地里喊人吃饭的。

        小小的一只娃身着一套样式简单的绿色细棉衣裤,  袖口隐约晃动露出白嫩有肉感的小手腕,两条小辫子一甩一甩地正好搭在肩后处,  小巧草帽稳稳扣在头上,  额前露出几缕细软的头发,  随着燥热的风一飘一飘。

        踩着精致的小绣鞋,躲着晒人的太阳,挪着小步子慢慢贴着别人家的墙角或高大茂密的大树荫下走。

        穆家人多,平常这种跑腿的事都是不会落到她身上的。只怪穆家的大人被家中那群一放假就仿佛疯了的小孩子气到了,  更是管也管不住。

        不只是穆家,整个丰田村的小孩都这样,  难得有一次长假,  简直玩得无法无天了。前两天有几个小孩在外面还搞起了野炊,  也就是从家里拿点油烟,  正好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丰收了,所以一人又从家里抓了一把稻谷一根玉米,在野外烧起了火,结果如今天气太热,一个没控制得住,就把别人一块玉米地给烧了,还好叫人叫得及时,河沟也在旁边,正在洗衣服的媳妇婆子们一盆盆水终于浇灭了。

        最终玉米地被烧了一大半,庆幸的是地里的玉米被那家人先收了的,还留着一些空玉米壳玉米秆准备到时做柴烧,现在也确实是被做柴烧了,不过是别人家的小孩帮他们率先烧了。

        而这件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一个三岁小孩背锅了。

        对外的说话是三岁小孩不懂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偷了火柴放了火。

        但大家也不傻,玉米地旁垮了一半的用石头垒的小灶可不是一个三岁小孩能做的,铁定是跟着哥哥姐姐们屁股后跑的小孩顶了这个锅。毕竟三岁小孩能以不懂事做借口,八九岁或者十岁出头的孩子说出去就有点不好听了,所以这个火最好就又不懂事的小孩来“放”了。

        同样是三岁小娃的穆建宁觉得自己受到了很大的冒犯!

        小孩家里给玉米地的主人搬去了几捆柴火和一担玉米才了事的,至于为什么还赔玉米,因为主人家后面又突然想起了被烧掉的地里还有几个零零散散晚熟的玉米还有收下来。

        小孩家里知道这话有多少水分,但是没办法,谁让他们家孩子手贱呢,最后还是几个孩子家里每家凑点,凑足了一担才送去。

        村里有不少有孩子的人家却因为这都收紧了神经提高了警惕,谁家的粮食也不是白来的,也不能这么糟蹋了,不约而同地对自家孩子三声五令,特别叮嘱不能碰火柴!不能再野外放火!

        穆家也是这么想的,年轻的孩子精力特别旺盛,大太阳不下地干活的话,大人们连门都不想出,偏偏孩子们要成群结队地跑出去玩。

        所以干脆让他们把精力用到了正处上,比如帮家里收玉米。

        不白干,有钱拿。于是大大小小都被吸引去地里了,每天从早干到晚,人都蔫哒哒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又恢复了活力。

        家里除了她和比她还小的穆建荷,其他孩子都接受了这份“工作”。

        穆建荷人虽小,但比她亲姐姐穆建萍机灵多了,每次老四夫妻俩回来,总是合时宜凑上去关心问候,而是不是像姐姐一样只在一旁眼巴巴望着,不说什么也不做什么。

        眼下最是嘘寒问暖的时候,比穆建宁还低的丫头这几天就爱坐在玉米地旁守着放着凉白开的盆,每隔一会儿就甜甜呼唤着爸妈歇息喝水,在外人看来属实是个贴心小宝贝了。

        路过的村里人都会夸两句,称赞老四夫妻俩不愧是教书育人的老师,真会教孩子,不像他们家孩子又怎么怎么样顽皮。

        朱青青和穆显季夫妻俩虽有点尴尬他们也没有有意地要怎么教孩子,但听了夸奖的话也是会高兴的。

        对比眼前嘴甜又会撒娇的小闺女,又想起平时闷声打不出一个屁的大闺女来,就有些后悔,后悔前几年一直把大闺女放在婆婆跟前养,而不是老二家,要是早放在老二家,说不定就跟小闺女一样活泼。

        这顿饭可以说是早饭也可以说是午饭,早在四点钟的时候穆家人集体就起来了,吃了饼喝了稀饭就下地干活儿了。

        屋里只剩下穆建宁和穆老太太两人,穆老太太在家里做饭,穆建宁就成了那个跑腿的了。

        要是穆建萍那个小丫头在,倒可以指使她。

        不是穆建宁故意欺负小屁孩,当然她也不认为这叫欺负了。

        就跟这世做买卖的爸妈一样,一手钱一手东西交换。

        她用不爱吃的糖果换穆建萍帮她做事的机会,也可以叫在给她打工,小打工人!

        穆建宁已经知道这个世界和原先的世界很不同了,没有皇帝没有奴才,当初知道这个消息时她又失落又庆幸。失落她距离原先的世界好像比想象中更久远,庆幸则是她不用哪天见到王孙贵族还得弯腰下跪。

        听穆显叔说,如今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个时候的商人不仅不受人鄙视瞧不起,还有许多人称之为“大老板”。

        就是她爸妈,她都听到过有人喊穆老板和姜老板。

        在以前的世界,穆建宁知道商贾家的小姐会被官家小姐瞧不起,说她们身上有“铜臭味”,虽然她是从没闻到,但商贾家的地位确实是很低。

        投生到同样做生意的穆家,穆建宁也曾悄悄闻过自己,只有淡淡的好闻的香皂味,又去抓住穆建安闻了闻,也只闻到汗臭味!

        自此她再也不信那些诓人的话了,对父母做生意这事也不再有压力了。

        小心翼翼地走到路上,今天穆家要收的玉米地在村头处,走到那必须要经过好多户人的门口。

        不巧,有户人家的外墙下竟然有一坨盘旋状的粑粑,也不知道是哪个小狗或小孩拉的。

        捏着的小手绢连忙捂住口鼻,皱紧眉头,一双大眼睛嫌恶地盯了它一眼,才屏住呼吸远远绕了过去,走了好远一段路了,才甩着小手绢深深呼吸了一口气,放缓了脚步,一个小脚印一个小脚印继续慢慢走着。

        “唷,这不是穆老三家的金娃娃宁宁吗?”

        一个人突然从她正要路过的门口背了个大背篓出来,穆建宁闻言扬起脑袋看了来人,又扭头看了门口,这难道就是自投罗网吗?

        翠花婶子咯咯地笑得很开心:“去地里啊?”

        不等回答就夸张地拍着大腿道:“哎呀妈呀,等宁宁你走到了,天都黑了。”

        穆建宁抬头看天,露出一张白净可爱的小脸,火红的太阳刺得她眼睛疼。

        见状,翠花婶子又是好一阵地夸张大笑。

        穆建宁杏眼圆瞪,柳眉倒竖,乌黑的眼睛和她对上,不过几秒钟,翠花婶子的笑声顿时卡壳,莫名的感觉腿上一软,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穆建宁学着她刚刚的表情张大嘴巴,面无表情地哈哈哈三声,捏着小手绢,小屁股一扭一扭地走了。

        翠花婶子摸了摸膝盖,又动了动,发现没什么问题了才转身朝另一方向走去。

        除了刚来到丰田村那次,中间穆建宁也是和翠花婶子打过几次交道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翠花婶子的孙子宝根和四房的穆建萍是好朋友。

        宝根经常来穆家找穆建萍玩,有时玩得久了,翠花婶子干完活儿回家看不到人就会来穆家接走孙子。

        通过几次简简单单的交道,穆建宁清楚明白是不能和翠花婶子久说的,她是说不过的。

        要想干脆利落的甩掉她,就不能和她搭话!

        而每次她能顺利逃脱得多亏老祖宗的帮忙呢。

        没错,老祖宗。

        老祖宗果然没骗她,当初那个梦里说的话也是真的。

        老祖宗说了会永远陪伴她,说了不会让她受欺负都是真的!

        虽然她看不到,但老祖宗应该就是那种常人根本看不到的状态,就和穆建安讲的鬼故事中的“鬼”一样!

        为什么她知道老祖宗一直在,还得从之前发生的事说起。

        有次她坐在院门口发呆,不知道打哪儿冒出一个小孩来,站得不远不近,不说话就盯着她瞧。

        穆建宁当然也没开口,要让尊贵的她主动搭话的人还没有出生呢!

        于是果断捧着脸蛋扭头看另一边了。

        还以为那个小孩会乖乖的就走了,结果她余光却瞟到了小孩竟慢慢走近,两人距离缩短。

        穆建宁脑袋警报顿时拉起,警惕地看着她。

        等到小孩扑上来伸手想要抓她的脑袋时,她已经灵活地跳开了。

        穆建宁已经差不多知道她要干嘛了,头上扎揪揪的发绳是前两天穆显叔才买回来的,发绳是亮眼好看的红色,上面还有两个黑红发亮的小果子,在大白天的光线下亮晶晶,一闪一闪地对任何小孩有着致命的吸引。

        但眼前这个小孩的行为却是直接把高傲的小公主给惹火了,气得直溜溜瞪着她,那小孩看了看晃动起来更加可爱的发绳,还冲她笑,然后还想再扑上来。

        穆建宁张嘴就喊人了,虎视眈眈瞪着眼,就见她咚的一下整个人扑倒在了地上,额头就直冲冲磕在了离穆建宁脚尖不足半米的地方,再一抬头,一大个包。

        要说那小孩摔倒可能是意外,后面穆建宁在村里遇到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正和人说她是个赔钱货呢,看到她走到面前了也不慌不急,当她小什么都不懂,竟敢又盯着她骂了句。

        结果那个女人腿疼了三天没下到床。

        后来经历得多了,穆建宁就发现要是有人对她不好惹她生气了,她的老祖宗就会在她看不到的地方,或轻或重地偷偷踹人!

        有像翠花婶子的只是腿软一下就没事了,也有像骂人的那个女人腿疼了三天下不了床的。

        她知道,这应该是骂人的那个女人对她恶意更大,她也更加生气。

        所以,尽管老祖宗给她报仇了,小心眼的她仍然向穆显叔和姜爱红告了状,她的靠山多着呢。

        路过穆二爷家,穆二爷悠闲地在门口打着扇,今年他的两个儿子依然叫了一串人早早地把地里的东西收回了家,这才有闲心看别人累死累活地做事。

        看到大哥家的孙女,和蔼地招呼道:

        “宁宁啊,是来我家玩吗?”

        “喊爸喊妈吃饭。”

        “哦,那你赶紧去吧,慢慢走哦。”

        穆建宁点着头,这才小心地往通往水田的小路迈去,走到路口看到过来了两个一老一少的女人,年长的那个熟悉,是在村里见过的,面嫩的那个没见过。不过过了三年农村生活经验足足的她知道这是年长的那个女人家新娶进家门的媳妇。

        等两人经过后,她才慢吞吞动脚,身后隐隐传来说话声。

        “那是哪一家的小孩啊?养得可真好啊,一点都不像村里的娃,倒像城里出来的。”

        “诶就那家啊,前头我跟你说过的,罚款八百块钱……”

        “啊难怪了,长得真可爱啊。”

        “随了她的……”

        零零散散的话语飘散在空中。

        顺着小滑坡的路下去,下面是一块块混浊的水田里,水田里是一堆堆被割了半截的稻谷茬儿,窄窄的田坎上全是被踩扁的野草和被晒干的泥印。

        瞥了眼脏乱又危险的田坎,小娃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小绣鞋,不情愿动。

        在路口站了几分钟,才特别小心翼翼迈出一只小脚,等站稳后才跨另一只,整个慢腾腾地,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落到了肮脏的水田里去了。

        这个磨蹭劲儿倒是把不知何时跟在她身后又是急性子的年轻男人给弄心焦了,眼看前面还有一大半没过,他顿时难受得不行,直接伸手就往小娃腋下一提,猛然腾空的小娃本能地弯着膝盖,像被揪住后勃颈的狗狗一样一动不敢动。

        穆建宁:?

        年轻男人两三步,几秒钟就走到了尽头,然后才把人利索的放下。

        穆建宁这才知道提她人的是谁。

        穆老头儿有两个兄弟,一个是穆二爷,经常和她家走动。另一个则是穆三爷,年轻的时候和两个哥哥闹僵,一直到现在都没和好,过年过节也根本不走动。

        年轻男人就是穆三爷的小儿子穆显青,接近四十岁的时候才生的,刚刚二十岁出头。

        穆建宁知道他,还是看到他偶尔来家里找穆显叔说话,看他俩聊得好像还挺好。

        “找你爸他们?沿着这条路过去就是了。”

        “要不我抱你去?”

        穆建宁赶紧摇头。

        “哦。”穆显青也不失望,虽然看着心里莫名难受,但还是盯着小侄女慢吞吞的背影,等到她走到了头才大步走向自家地里。

        一个拐弯就看到了蹲在阴凉处的穆建萍,手指头在周围碾着什么,走进一看,是想要爬进装凉白开盆里的黑蚂蚁。

        穆建萍抬头正好看到了她:“嘿,宁宁。”穆建宁想要后退的步子顿住。

        她高兴地指了指旁边高耸耸的玉米地,“在里面呢。”

        用小手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穆建宁小脑袋探了探,什么也没看到,茂密的玉米秆林,让矮小一只的她进去了,肯定秒秒钟就不见影了。

        “奶喊吃饭了。”

        穆建宁热得脸蛋红通通的,一边做回忆状,一一数着:

        “有香香的鱼汤。”

        “有我拳头一样大的肉肉。”

        “还有大鸡腿,不过奶说只有两个……”

        原本眼神越听越亮的穆建萍听到后面一句话就着急了。

        小手做喇叭状,冲玉米林大声喊道:“吃饭啦!奶喊吃饭啦!”

        淡淡的回声响着,不会儿就听见里面应着话了。

        淑女·宁眨眨眼,抿嘴一笑。

        没过多久,穆建宁便看见附近的玉米秆晃动,有动静了。

        率先出来的就是以穆建光为首的孩子群,大家脸上都是被晒得黑红黑红的,满脸汗水。

        冲出来就朝着水盆子去,两个碗不够,都是一个个咕噜咕噜喝完就接另一个。

        穆建家喝了水喘了气,便开始鬼哭狼嚎:“终于吃饭了,这钱挣得也太不容易了吧。”

        地头干活的人谁也不知道到底几点了,哪个时候有人叫吃饭哪个时候就不动了。

        几个孩子早在两个小时前就心心念念着有人能快点喊他们回家吃饭,哪知等到现在了,简直度日如年!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本可以在一刻钟前就能休息回家了的,偏偏耽搁到了现在。

        还满怀感动喊他们吃饭的妹妹解救了他们。

        又等了一会儿,姜爱红她们才出来,而几个男人往另一个方向去了,是挑玉米往大场子去晒。

        回去的时候姜爱红就跟在闺女屁股后慢悠悠走,身上又是灰又是汗,也没提要抱她。

        等母女俩走上村头,其他人早没影了。

        一回去就听着穆老太太嘴里念。

        “终于回来了,终于回来了,出去一个小时了,我还以为你人掉水沟里了呢。”

        一个小时虽说得夸张,但来回走一圈加上又等了会,三四十分钟是有了。

        “我的祖宗哦,我不该使唤你。”

        明明一个来回要不到一刻钟的路程,整得是像干了什么累活一样,整个人都蔫吧了。

        给她取下小草帽,然后拿盆倒水给她洗脸。

        其中这盆和帕子还有讲究,不能拿错。盆有洗脸洗头洗澡洗脚的,帕子有擦脸擦手擦头发擦身子擦脚的,每个都是专属的。

        穆老太太曾就替孙女庆幸到,多亏老三夫妻俩就是做这个买卖的,不然还由不得她这么折腾。

        平时穆老太太对孙女那些她分不清的东西都敬而远之的,可谁叫今天是她把人弄得惨兮兮的模样呢。

        把小祖宗伺候好,脸和脖子都洗干净了,才放人走。

        刚从大场子回来过来洗手的穆显叔正好看到了热闹,没忍住捏了捏闺女的脸蛋,惹来一个吃牙咧嘴凶巴巴的表情。

        穆显叔笑:“别总惹奶奶生气。”

        穆建宁瘪嘴:“我天天和奶在家处得可好了。”

        “奶,你说是不是?”她扭头问。

        每天都呆在一块的孙女和经常在外跑不见人的儿子,怎么选傻子都知道。

        “是,我没生气。”她果断应道,然后还瞪了瞪多嘴的儿子,要是把人说跑了,谁天天在家陪她这个老婆子呢。

        穆家几房的孩子,还没上学的就只有穆建宁、穆建萍和穆建荷了。

        剩下的三个,孙女穆建萍喜欢往外跑,当初养在两老身边的时候都一直怯生怯生的,老头子有时开口说话还会把人吓住,对两老也不甚亲近。等到穆建荷满月,两姐妹晚上搬去老二那里去住了,平时没事儿都不会主动和他们两个搭话。

        孙女穆建荷,小小一个就整天跟在老二夫妻俩屁股后头追,陈肖慧到哪儿追到哪儿,不知道内情的还以为二房多了个亲闺女呢,也只有老四夫妻俩回来后才能转回她的注意力。

        而孙女穆建宁,事儿多起来穆家全部人加起来都比不过。

        小时候还好,等到她两三岁能说能动之后,麻烦事就多了起来。

        每天洗头洗澡换衣服是必须的,不能累不能脏。

        每顿吃饭的时候还不和大家一起吃,必须把她要吃的东西单独盛一边,不然就要求大家用公筷,也就是夹菜用一双筷子,自己吃饭用一双筷子。

        说白了就是嫌弃大家的口水嘛。

        但庄稼人哪有那么讲究,换筷子的时间都吃完两碗饭了。

        好在平时几房人少有在一起吃饭的时候,都是关在屋里自己吃,折腾的也是三房的人。

        穆老太太就经常和穆老头儿悄悄嘀咕啊,这老三夫妻俩怕是生了个千金大小姐呢。

        唯一省心的就是不像其他孩子一样整天出去调皮捣蛋。

        正好,穆老太太也不是喜欢出去溜达的人,也不喜欢和那些婆子们暗地吐槽别人。

        所以她这个孙女有再多的不是,都抵不过她天天在家陪她。

        婆孙俩的第一次会面成功,还是因为一双精致的绣鞋,穆建宁一岁时老太太送的。

        穆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手艺颇不错的绣娘,在一户有钱人家做事。

        可惜后来世道乱了,家也没了,主家也倒了,为了活命阴差阳错下嫁给了穆老头儿。

        穆家建房子的钱都是以前做绣娘时攒下的。

        某一天啊,她的孙女就穿着她绣的鞋子走到她面前,让她给绣小手帕呢。

        小娃还懂得得寸进尺,今天应了给她绣小手帕,明天就捧着件衣服过来让给绣小花小草呢。

        这一来二去的,不知道何时起,婆孙俩在一起的场面已经让穆家所有人习惯了。

        饭桌上,同样地。

        一碗奶白奶白的鱼汤,一个挂着酱汁的大鸡腿,两块敦实的肥瘦相间的红烧肉,两块酸甜多汁的白糖拌番茄,几根清脆清爽的小白菜,一小碗白米饭。

        小小一个上桌还费劲,饭菜于是都摆在高凳子上,看上去也挺丰富。

        其他人就没这么矫情了,两桌人挤着坐刚好能坐得下,桌上的菜色都是一样,只是量要多许多。

        穆老头儿趁机问:“老三,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啊?”

        话一落,有人兴奋,有人高兴,有人心落落。

        兴奋高兴的是孩子们,感到心落落的是穆老太太和周淑芬。

        穆建宁的老爸老妈早已跟家里人通了气,在穆建安今年上二年级前,打算搬去镇上去住。

        一个是因为穆建安去镇上上学有点远,回来了就嚷着累,也没多少精力写作业,要是家在镇上,等从学校回到丰田村的时间,都可以写完作业了。

        二个是住镇上肯定要比住村里方便得多,被孩子绑在家里的姜爱红还可以在镇上做点小买卖,比整天呆在村里强。

        三个就是两个孩子都渐渐长大了,穆显叔和姜爱红并不想让孩子们一直都处在小小的丰田村的环境里,他们的能力在变大,可以的话,他们更想带孩子们去县里去城里瞧瞧。

        他们这么努力挣钱,不仅是希望自己过得好,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

        穆显叔:“八月底吧,得提前两天去收拾收拾。”

        穆显季也道:“到时候我们和三哥他们一起走。”

        没错,老四夫妻俩终于搬出了学校的宿舍楼,在外面租了个小院子,离穆显叔他们很近,这次回来也是打算把两个闺女带去镇上。

        大闺女穆建萍离上学还有一年,但正好可以带着小闺女一起适应适应。

        最主要原因还是二房也没有多的心神给她照顾孩子了。

        穆显仲夫妻两个都不算笨,甚至还有点小聪明。

        这几年也知道三房做买卖挣了大钱,羡慕不已。可想到自己要跟着去做,又有些胆怯了。

        夫妻俩商量了许多,一同觉得要是真放弃什么都不去做的话,心里就有点不得劲儿了。

        琢磨来琢磨去,最后还是穆显叔给了一个提议。

        那就是去学校门口卖吃食。

        这个相较于穆显叔他们的买卖,显然要稳许多。只要食材新鲜,味道不难吃,价格又合适,就能卖得出去。

        而陈肖慧的厨艺可以说是穆家几个女人中最好的了,不说有多美味多好吃,但也和难吃搭不上边,属于中等偏上。

        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从陈肖慧擅长的方面下手。

        最好就是做家常菜,家常菜不要求多高的厨艺,也不要求做得多精细,便宜量大,以量取胜。

        然后二房夫妻俩就这样拍板决定了。

        正好两个儿子都在镇上上学,镇上小学是没有学生食堂的,只有初高中才有,所以学生都要自带饭。而等到时他们摆摊了,两个儿子也不用再吃冷饭了,中午直接出来吃就行。

        至于四房的两个孩子就没办法了,虽然有点痛心每个月给的十块钱没了,但穆显叔给他们分析了,要这个生意真能做下来,赚的肯定比十块钱多!

        所以以后二房也要经常往外跑了。

        穆老太太听了他们说话也没开口搭腔,默默夹着小白菜吃。

        搭腔什么呢,家里一个个的都留不住,全都要往外面赶。

        其实老太太心里清楚,在外面挣钱的机会肯定是比在家种地挣钱的机会大得多。

        她不是不懂,只是心里有些难过罢了。

        人老了,能一直陪着她身边的也只有老头子了。

        另一个不怎么开心的就是大房的周淑芬了。

        说来说去,最后四兄弟也只有他们这房的还要在地里刨食。

        要卖吃食的卖吃食,要做买卖的做买卖,当老师的当老师。

        个个风光得很!

        而她男人还满心埋头在饭碗里,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根本不在意以后很有可能村里就剩他了!

        但周淑芬清楚,他不是没听见,也不是没想过以后村里就只有他在。

        他想得可多了,想着他是老大,想着他一直在村里照看两老都是应该的,因为按道理来说,两老就是跟着他这个大儿子的!

        所以他压根就不会像其他三兄弟一样想方设法地要出去。

        如果他们四兄弟都走了,那两老又怎么办呢?

        现在两老还能下地做一做活,那等以后做不动了又怎么办?

        城里的房子不像村里的大院儿那么宽阔方便,现在还多了许多需要上下爬几层楼的楼房,空间小不说,对老人来讲是真不方便。

        穆显伯自觉没有三个弟弟脑子灵活聪明,老三说的那些他也听不懂学不会,他只会地里的活儿,伺候地里的庄稼。

        他就没想进城的心!

        桌上的穆建辉问穆建安:“小安哥,以后你和宁宁妹妹就住镇上了吗?”

        穆建安闻言点头,小声道:“是的,我妈说住镇上,以后上学我就不用那么早起了,可以多睡一个多小时呢。”

        “意思就是你在家起床的时候,我还在被窝睡觉呢!”

        穆建安一想到以后的那个日子,嘴角就忍不住想要往上扬。

        然而穆建辉却没他那么高兴,白净的脸丧着,眼皮下垂。

        表情很舍不得:“小安哥,那我们就不能每天一起上学放学了。”

        穆建安拍拍他的肩膀:“没事,以后中午你可以来我家吃饭的,到时候我们可以一起玩。”

        “再说了,我们一个班,天天都能见面呢。”

        穆建安要大穆建辉一岁,原本穆建辉要一年才去上学,结果在穆建安学校报名那天,死活也要去上学,然后就和穆建安成了一个班的同学。

        等到第一次考试成绩下来时,人家考试考了满分,是班上第一名,而穆建安却因为粗心大意,丢掉了两分。

        旁边幸灾乐祸的穆建家凑了过来:“弟弟,只有你一个人舍不得人家,人家巴不得快点去镇上呢。”

        其实他心里也羡慕三叔四叔要带穆建安穆建宁兄妹俩和穆建萍穆建荷姐妹俩去镇上住,他也想。

        不过他就是见不得弟弟和三房的穆建安一脸黏糊劲儿,显得他不是亲哥哥似的。

        穆建辉神色更落寞了。

        穆建安急了,“胡说什么呢?我可舍不得小辉了。”

        当然他也是很想去镇上住。

        穆建家甩舌头,“是吗?我不信!”

        穆建安:!

        他转头叫姜爱红:“妈,要不以后让小辉住我们家吧,我可以和小辉一起睡!”

        说完就得意地冲穆建家笑,穆建家眼睛瞪大,去看姜爱红。

        穆建辉也同样看她。

        姜爱红:……

        她对穆建辉倒没什么意见,知道两个小孩感情好,也习惯了两人总在一起。

        穆显叔好笑:“那你得问你二伯二伯娘啊,不能你一句话就把人家的孩子拐走了啊。”

        穆建仲和陈肖慧尴尬,这不见外的孩子啊,哪有追着去人家那里的道理嘛。

        陈肖慧瞪哥俩:“去什么去,又不是没有家,家里屋子这么大,还不够你们住的吗?”

        亲哥俩失望地叹口气,怎么就不能去了嘛。

        穆建家很是耿直地回怼他娘:“镇上本来就没家嘛。”

        有家的话现在就不会这么可怜巴巴了。

        穆建辉点着头很是赞同。

        气得陈肖慧都想揍他们屁股了。

        姜爱红和穆显叔对视了一眼,见他没有反对的意思,便开口道:

        “让两孩子来镇上住也可以,平时上学方便多了,十几分钟就到学校了。”

        “都是大孩子了,也不用特意派人照看,他们孩子几个也玩得到一起,晚上和安安睡一张床就是了,安安那张床大。睡三个孩子也睡得下。”

        穆建家和穆建辉都屏住呼吸望向他们爹娘。

        内心呼喊:快答应啊!三婶都同意了!快答应啊!

        陈肖慧听得有点心动,谁愿意自家孩子每天天没亮就起来赶路,放学回来天又黑了呢。

        可要他们专门去租个院子来住又舍不得那个钱,也没那么多钱支撑他们一直住下去。

        他们不像老三他们一样能挣大钱,也不像老四夫妻俩一样有稳定工作,每个月都有工资。

        穆显仲抓了抓头:“这多麻烦你们啊。”

        “添两双碗筷的事,你实在过意不去的话,每次来的时候带点米来吧。”穆显叔玩笑地道。

        穆显仲听他这么一说,连连说好:“米不说,肯定拿的,不能让两个半大小子才吃你们的。蔬菜什么的你们也不用白花钱买,到时候我们上来,给你们摘新鲜的。”

        于是就这么订下了,三个哥俩高兴抱抱。

        话既然说出了口,就不能只对一家说。

        穆显叔看穆显伯,“大哥,建英建华也住我那里吧,还有建光,周末放假了也往我那里走。”

        穆建光正在读初三,初中有宿舍,只有周末的时候才出来。

        穆显伯脸色动容,连脸色一直不怎么好看的周淑芬都舒缓了。

        这时穆建季笑着插嘴道:“三哥你可别和我争。”

        “既然建家建辉去你们那里住,那建光他们肯定就要去我那里了。”

        “大哥,让孩子们去那里吧,离三哥家也不远,喊一声就能听到的位置。”

        朱青青对穆显季没和她商量就开口有点不高兴,但这点不高兴并不是针对桌上的其他人。

        今天这话穆显季是必须开口的,不能明明镇上有他们两家人,却偏偏全部去了其中一家。

        而且以前家里人不管是谁,对她家两个孩子都多多少少照看了的,要真没什么表示,就是没良心了。

        特别是两老还在桌面上呢,儿子们的一言一行都在他们眼里。

        见大家和和睦睦地商量,两老心里果真是很高兴的。

        村里兄弟阋墙的人家不是没有,还不只一两家,反正都是搞得家里不得安宁,最后老人受了罪。

        穆老头儿出头拍板,老大的孩子去老四家住,老二家的孩子去老三家住!

        白住不白住就看各自的良心了。

        这话一出,大房二房哪敢白住啊,当然,他们本身也没打算白住。

        这下大大小小的人都高兴了。

        穆建萍还去拉穆建英的手,“英英姐,到时我们也一起睡。”

        另一个人不知不觉摸了过来,插入两个中间,“还有我呢,我要睡中间!”

        穆建英笑着摸了两个堂妹的脑袋,点头应道。

        穆建光有些委屈地跑到穆建家那里,吐槽:“我哥一周回来一次,平时就我一个男的了,好无聊。”

        穆建光和穆建家年纪相仿,他哥上初中不常回来后,他就和穆建家混在一起了。

        穆建家安慰:“没事,不是说两家很近吗?我去找你玩!”

        “那说好了哦。”

        其乐融融的气氛终于让穆老太太也不那么愁了。

        她这个糟老婆子没什么,只要她的儿子儿媳们孙子孙女们过得高兴就好。

        结果就听到角落里传来奶声奶气地声音。

        “奶,你和爷爷也一起上镇。”

        是她孙女说的话,不是问他们去不去,而是直接喊他们去。

        穆老太太顿时一下就不难受了,啥啊,她孙女也是舍不得她的,看,还想把她这个老太太带走呢,带着去继续给你绣东西吗?

        心中的暖流涌上来,有人也是舍不得她的呢。

        穆老太太嘴上却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去啥去,去了什么都干不了。”

        “家里的地儿还等着我们去种呢,都走了哪个去种地呢。”

        “再说了,我们在村里住了几十年,走了哪习惯呢!”

        穆老头儿不吭声了,他知道这话是真假参半,去是想去,但也怕去了是真不习惯。

        穆建宁抿着嘴,眉头一皱,小脸鼓起。

        她没劝过人,也不知道怎么劝人才好。

        便把求救的目光落到了老爸穆显叔身上。

        穆显叔完美接受到她的信号。

        其实他心里也是有这个打算的,可是没等到他开口,他闺女就率先说了出来。

        “娘,你和爹先一起去我那里住住吧,住不习惯可以回来,镇上里咱村又不远。”

        穆老太太连忙摆手:“不去不去,我住不惯,你爹也住不惯!”

        穆老头儿:……

        其他人都劝二老,主要是劝老太太,只要老太太答应了,穆老头儿自然就跟着去了。

        “去吧妈,你和爸去三哥那里住几天,然后又去我那里住几天,到时候想住哪儿就住哪儿。”

        “去呗,妈你跟着三弟他们去镇上享享福,家里有我和大哥在呢,用不着你们操心。”

        “是的娘,家里你就放心吧,去了你还可以去看看大姐和小妹她们,她们肯定也想你和爹了。”

        “至于到了那之后,三弟四弟敢对你们不好,你们就立马回家来,我亲自去教训教训他们。”

        “是啊,去玩玩几天也没关系。”

        “奶,一起去吧,不然我害怕……”

        不管是儿子儿媳还是孙子孙女,都开口让她去。

        穆老太太心顿时有些动摇了。

        要是光是儿子们开口她肯定不会去的,可大大小小全都让她去,她的心就软了。

        姜爱红直接开口道:“娘,你就去吧,算是帮我的忙。”

        “等去了镇上后我就打算摆个小摊卖东西,安安上学了还好说,宁宁肯定顾不了了。”

        “您也知道宁宁那个讲究劲儿,让别人帮忙看着我也不放心。”

        “要是带着一起去摆摊,宁宁受罪不说,我又怕一个错眼,发生什么意外了。”

        “您看,咱宁宁长得好,一看就招人稀罕,要是招来什么心坏的人,趁我不注意把人给……”

        “去!我去!”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1665/1665870/7093546.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