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 > 第1章 1.

第1章 1.


1985年8月,丰田村,是个好天气。

        立秋一过,望着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谷,嘴都要咧到后脑勺,各家各户都挽起袖子裤腿,拿起镰刀挑起扁担,蓄势待发。

        这两年,丰田村村民的日子明显好过多了,每年往家里粮仓抬的粮食也越垒越高,对比前几年集体勒裤腰带的时候,手脚勤快点的村民至少不挨饿了。

        能有如今的情况,全要靠前两年郭嘉出的一个新政策,在丰田村全体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同意下,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分田到户。

        每一年各家各户只需要缴纳相应的公粮,剩下的有多少粮食都归自家。

        也就是说每年挨不挨饿,吃不吃得饱饭就要看村民们自己勤不勤劳了。

        要说实行的第一年,村民们心里还有点忐忑,害怕交不上公粮,或者交了公粮一年到头会饿肚子。

        到了今年,已经单干两三年的村民心里简直美滋滋,尤其是家里人手脚勤快,劳动力又多的人家,恨不得立马就下田,连夜把成熟了的稻谷搬回家。

        当然,按照实际情况来讲连夜也割不完稻谷,谁叫他们丰田村,名副其实,水田多,村里没有懒人(这个时候,个别家里的懒人也会被其他人挥着棍子赶着下地),真要赶着干也要好几天才能全部收完呢?嘿嘿。

        “呦,娃他二爷,您这是还在吃早饭啊,我这都担了两担回来了,再耽误会儿,日头都上来了。”

        “嘿嘿嘿,去去去,老子吃的盐比你小子吃的米还多,还用得你来教?”端着碗筷蹲在院门口的老大爷假装羞怒,实则炫耀了一把。

        “你哥两个昨晚回来了,还带了几个关系好的朋友,一晚上就把田里的谷子割了大半,你看,都在院里堆着呢。”

        搭话的年轻人停脚,向院门缝看去,果然黄绿黄绿好几大堆,看来是真干了一晚上,难怪他这二伯伯丝毫不急呢。

        他冲老大爷比了个大拇指,这儿子没白养,在城里都还惦记着家里呢。

        如了老大爷的意,又把两个好哥哥夸赞了一番,然后才担着空箩筐往田里走去,路上遇到在田中弯着腰熟悉的村民,不忘把这事儿拿出来又吹嘘两句。

        谁叫他二伯伯二伯娘两个能干的把两儿子都供进了城,最后两个老人却留在了村里。

        当时村里风声风起,就说他两个堂哥读了书也白读,心思倒学多了,连父母都不要,还有人稀里糊涂跟着道:别送小孩读书了,送去读书,倒把孩子推走了,到时候身边连个养老的人都没有!

        就是他二伯伯二伯娘解释说自己习惯住村里,城里人多房子还小,没有村里安逸,其他人也只是以为两个老人是为了体面,找的借口。

        好的是两个堂哥并没有像村民们所想的一去不会,反倒是一有空就带着媳妇孩子大包小包提着东西回来,才打破了不孝的流言。

        这边听到的村民如何羡慕唏嘘暂且不说,另一边,穆二爷心情舒爽地抹了抹嘴,听到屋里老太婆在催着,便高兴地应道。

        虽说儿子帮着收了一大半谷子,但到底还有些没有割完,那一点他和老婆子慢慢来也完全来得及。知道两个儿子工作都忙,也不能总耽误,到时候领导怪罪就不好,就拒绝了儿子继续帮忙的心意。

        刚要转身,就见前方好像走来两个身影,眯眼一瞧,有点熟悉,身上拿的东西还不少,远远地就在喊着什么。

        “二叔诶!”

        等两人走近了些,穆二爷才认出,然后老眼顿时亮了,整个人都很高兴。

        “显叔呀,是你这小子啊,这是终于回来了?”

        “也是,这个时候回来得刚刚好,那么多粮食就等着你回来收呢。”

        穆显叔是穆二爷大哥家的老三,他大哥家人丁兴旺,不像他独有两个儿子,而是四儿两女。

        闺女早些年嫁出去了,剩下四个儿子在家,四个儿子陆陆续续又生了许多孙子孙女,家里渐渐就住不下了,所以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干脆就把老房子推倒重建了,面积扩大了不少。

        前段时间才建好能住了,村里许多人都跑去看。他当然也看了,还数了数,感叹四兄弟一家都能分好几个屋呢,也让村里许多成亲了的特别是才成亲了的小媳妇都羡慕不已。

        当时穆家三兄弟都慢慢一点点地搬进了新房,唯独不见穆老三的身影,穆二爷还问了一句,被他大哥轻飘飘的一句“在岳家待得舍不得回来了”给噎住了。

        想到这,穆二爷刚想打趣一句,就看见旁边背着一个大背篓的侄媳妇扯了侄子一下。

        “看一下娃,有没有被遮住。”她好像听到孩子不舒服的咿唔了。

        顿时,穆显叔也顾不得和人攀谈了,赶紧看背篓的亲闺女又怎样了。

        亲闺女可比亲儿子小时脾气大多了,一点不如意,就得整得全部人不安生。

        轻轻扯起一点遮阳的薄布往里看,一个雪白雪白的小娃娃正躺在里面,身下是铺得柔软的被单,身上只着了件小肚兜。

        要是平时天再热夫妻俩也不敢给一个才出生个把月的奶娃娃穿这么少,奈何今天赶路回穆家,怕穿太多孩子会中暑。

        此时小娃娃摊着四肢,眼睛闭得紧紧,一双淡淡的眉毛无意识蹙着,粉嫩嫩的嘴巴还嘟着,像是不满意着什么。

        穆显叔先是被闺女的模样可爱到了,然后才小心地把不知何时落在闺女脸上,打扰到闺女睡觉的一根长头发揪了出来。

        姜爱红感叹:“建安小时候睡觉雷打都吵不醒,这丫头身上落了一点灰都能感受得到。”

        “哪能个个都一样,就是我们六个兄弟姐妹,性格都不同。”穆显叔道。

        穆二爷在两人说话时,就冒着脑袋看,看到里面不是他想的包袱行李什么,而是一个白嫩小娃娃时,下巴都要惊掉了。

        “这、这从哪里捡来的?”

        一开始就知道回村会面对这一遭的穆显叔略显骄傲地道:“二叔,我家的,亲的!”

        还叮嘱道:“以后您包红包的时候可别忘了您亲亲侄孙女哦。”

        穆二爷被震惊得不行,哪里还有哪功夫管红包不红包的,他完全没听到还有这回事,着急得不行。

        “你们这、这就把孩子抱回来了?”

        “进村的时候有没有被其他人看见?你爹娘呢?知道这事不?”

        “你们怎么还有心情站在这和我这个老头子聊天呢,还不抓紧时间回去?”

        说完就顺手把刚才穆显叔掀开的薄布又给背篓盖上了,暗骂这两人胆子大,消失几个月竟然还抱了个娃娃回来,太吓人了。

        早在前两年,郭嘉政策就宣布了,没有特殊情况下,每家每户只能生一个娃,不准生第二个第三个。

        在宣布政策的前两年都有了这个说法,村里人听说后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着急得很,尤其是一些还只生了闺女的人家,毕竟绝大部分的人的思想都是有儿子才有后,生不出儿子就是断了根。

        所以最后也没有人有这个时间去确定了,也不管羞不羞了,一有空就在被窝里造娃,导致很长时间里,村子里都看着空了不少。

        等到后面消息真的下来了,有人欢喜有人愁,并且引发了很大一场血风腥雨,各个村子被强制拉去引产和上环的人多之又多。

        城里的情况好管控一些,有正式工作的,要是被发现违规,轻则降职降薪,重则停职。

        农村就复杂得多了,偷怀偷生的人根本制止不了。

        上面下来的人工作艰难,村里各家各户都沾亲带故,村干部们也顾忌着情面,只能给大家做思想工作。

        村民们读书认字的人不多,再加上关乎着子孙后代的事,思想工作有多难显而易见,所以常常以头破血流收尾。

        对比要急得跳脚的穆二爷,穆显叔夫妻俩淡定得多。

        穆显叔安慰:“二叔,你别急。”

        穆二爷气:“我咋个能不急!”

        穆显叔笑,和姜爱红对视一眼后,才道:“我敢把孩子带回来,就代表我不怕被其他人知道。”

        其实有这个孩子也算是意外,再加上情况特殊,孩子不能不留,他们干脆就着重建房子的借口躲了出去。

        穆二爷回过了神,动了动嘴,才问道:“得罚款吧?”

        穆显叔苦笑:“这个逃不掉的,就是看能不能减少点。”

        出了这么一件事,几人也没有继续聊了,显然以后一段时间穆显叔一家是清静不下的了。

        就如穆显叔所说,既然带着孩子回来了,也没有瞒着藏着的道理,再加上村里最爱串门,各家发生了点什么事,要不到多久全村就能知道,何况是这么大一个人。

        穆显叔也不想亲闺女受这个委屈。

        所以,回家的路上再遇到村里人,说起话来自个儿就说了夫妻俩不小心生了个娃,带闺女回家来了。

        不小心生了个娃?

        是不小心的吗?

        听到的人没一个人相信。

        相不相信没关系,夫妻俩走到家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基本全村人都知道了,穆家老三穆显叔,在外面生了个闺女带回来了!

        消息传到正在田里的穆家人耳里的时候,要不是知道真相,差点以为穆显叔是思想犯错不小心做了错事呢?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1665/1665870/7441854.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