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唐]今天也在努力当太子 > 51. 第 51 章 找人

51. 第 51 章 找人


除了几个小的,编辑们也纷纷请欧阳询指点书法,多难得的机会啊,即便他们和欧阳询共事半个月,也没想过能有这种好事。

  多亏了李承乾!

  有人提起因故缺席的同伴,感慨对方知道后必定后悔莫及。还有人模仿好友的笔迹请欧阳询指点,且不说这份为了好友的心意,光这[cao]作就够令人惊叹的。

  ——居然能模仿别人笔迹诶!果然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苏琛和杜构看得津津有味,听欧阳询和编辑们讨论书法,还能欣赏这么多顶尖读书人的笔迹,只觉得受益匪浅。

  李承乾和杜荷就有点无聊了,李承乾戳戳杜荷:“我们去外面玩吧?”

  杜荷:“玩什么?”

  李承乾想了想,眼睛一亮:“我们去听别人说报纸。”

  杜荷觉得这个也没意思:“我想去吃好吃的。”

  “那我们兵分两路,你去买好吃哒,我去听他们说话。”李承乾提议道。

  杜荷想了想点头:“好吧,那我等会儿来找你。”

  “嗯嗯!”

  李承乾和杜荷噔噔噔出去,屋里的人注意到,但见有小厮侍卫跟着,也就没吭声,由着他们去了。

  杜荷欢呼着出去买吃的,李承乾则趴在二楼的栏杆上,探着小脑袋看下面的人说话。

  李承乾不知道这茶肆平[ri]如何,但今天确实很热闹。偌大的大堂座无虚席,很多明显是陌生人拼桌。

  众人要么挤做一团欣赏李渊和欧阳询的笔迹,要么讨论印刷术的事,还有人问孙思邈是何人。

  孙思邈固然是天下首屈一指的神医,然而医者地位卑下,正如大家不会在意巍峨的宫殿由谁监造,医者同样很难留下姓名。更何况孙思邈自开皇年间便隐居山间,至今已经三四十年,平时只在乡野间行医,长安的年轻人不知道他是谁很正常。

  李世民也是为了长孙氏遍寻天下名医,这才找到孙思邈一点踪迹。

  虽然没听过孙思邈这个名字,但能上《长安[ri]报》第一期,还是夹杂在一众军国大事、皇帝题词、印刷术消息里的唯一一条寻人启事。大家下意识觉得此人不凡,说不定是哪位不出世的大人物,挥挥手能影响大唐命脉的那种。故而也会讨论几句。

  李承乾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只要他们多多提起,就会有更多人知道他在找孙思邈,说不定哪天就能传到孙思邈耳朵里。

  李承乾还听到了他的名字,忍不住竖起小耳朵,听到都是夸他年幼有为的,便忍不住乐开了花。

  正听得高兴,底下突然吵了起来。

  李承乾听了一会儿,原来是有人觉得印刷术不好,跟支持印刷术的人发生了争执。

  应该说印刷术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可以有效降低书籍价格,且能批量大量生产书籍,对于贫苦人家来说是大好事,从此供养读书人就没那么难了。

  但反对者也有话说:他们觉得印刷书籍千篇一律,字迹缺乏灵动美感,书本该独一无二,印刷书简直侮辱了书这个字,他们宁愿不读,也不读这样的书!

  李承乾不太高兴:“又没一定让他们读。”

  小厮低声问:“咱们要管一管吗?”

  “为什么要管?他们没打架吖。”李承乾还特意确认一下,确定只是吵得脸红脖子粗,并没有人动手。他迟疑道:“吵架应该不用管吧?”

  小厮:“……”

  虽然但是,难道就由着他们这样说印刷术不好吗?

  李承乾不仅不管,他还嫌听不清楚,见下面有空位便噔噔噔跑去坐下。

  前排围观.jpg

  小厮打量与李承乾同桌的几人,年纪都不是很大,二十出头的样子,看模样是读书人。只是其中一个一身酒意,半耷拉着眼皮动也不动,瞧着有点吓人。

  他扯扯李承乾的袖子低声道:“郎君,咱们换个位置吧。”

  “怎么啦?”李承乾没察觉出问题,小厮也不好直说,只是坚持道,“还是换一个吧。”

  好叭。

  李承乾是贴心的好主子,既然小厮这么坚持,他也就答应了,可惜看了一圈也没找到别的座位。

  见小厮为难,他正想着要不回楼上算了,同桌的一个蓝衣青年便哈哈一笑:“兄台不必担心,宾王只是好酒,并非酒鬼。”

  小厮:“……”

  蓝衣青年也察觉自己的话有矛盾之处,尴尬一笑:“他不会伤人的,况且你们人多,不用怕我们。”

  怕自然是不怕的,只是李承乾年幼,让他和酒鬼坐一起总不放心。小厮还在纠结,李承乾却已经安下心,兴致勃勃看起吵架了。

  小厮没办法,只能让侍卫悄悄把李承乾和那叫宾王的酒鬼隔开。

  蓝衣青年和清醒的同伴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倒没往心里去,毕竟他们的同伴嗜酒如命,带他出门常常遭嫌弃,已经习惯了。

  李承乾托着腮帮看人吵架,蓝衣青年二人见他听得认真,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都觉得很有意思。忍不住逗他:“小郎君觉得他们谁说得对?”

  李承乾仰着小脑袋问回去:“哥哥们觉得谁说得对?”

  二人哈哈一笑,被小孩子问话也不恼,蓝衣青年道:“我与子和一个支持一个反对,宾王没想法,郎君呢?”

  李承乾嘿嘿一笑:“宾王哥哥都喝醉了,当然不会有想法。”

  他觉得这个哥哥很有意思,正要说两句,被称作宾王的青年突然睁开眼,淡声道:“我只是喝多了,并没有醉。”

  李承乾仰着小脑袋,不是很明白喝多和喝醉有什么区别。

  蓝衣青年被李承乾的懵样萌到了,哈哈大笑:“他自吹自擂呢,他自诩酒量过人,喝再多也不会醉。”

  李承乾眨巴着大眼睛问:“那宾王哥哥喝了多少酒?”

  蓝衣青年想了想:“今天喝了大约十几斤罢。”

  “哇!”李承乾惊叹地看着宾王的肚子,“宾王哥哥的肚子不会破吗?”

  蓝衣青年哈哈大笑:“不会,他肚子大哈哈哈哈!”

  李承乾打量宾王的肚子,又低头看看自己小肚砸,认同地点头:“比我阿耶还大一点呢!”

  宾王:“……”

  宾王默默转移话题:“我对印刷术不支持也不反对,有些人怕是脑子有病,不喜欢不买不就行了?他们不喜欢吃羊[rou],还不许这世上有羊么?”

  持反对意见的同伴子和:“……”

  蓝衣青年拍拍他肩膀:习惯了习惯了。

  李承乾却是眼睛一亮,这人和他想法一样诶:“那你会买吗?”

  宾王很爽快地点头:“会,我没钱!”

  蓝衣青年又问李承乾:“郎君还没说你的意见呢。”

  “我和宾王哥哥想的一样,”李承乾托腮看吵得热闹的一群人,说,“不过什么意见都不重要,反正朝廷也不会听。”

  众人:“……”

  话是这么说没错,就是有点扎心。

  看了会儿热闹,年轻编辑在二楼叫李承乾,正好杜荷也带着一堆吃食回来了,李承乾便同三人告别回包厢去。

  杜荷嘿嘿笑:“我给你们也买了好吃的,有你喜欢的那家烤[rou]。”

  李承乾欢呼一声:“杜荷,你今天是我最好的朋友!”

  杜荷:“……难道平时不是吗?”

  ……

  等几人进了包厢,宾王还盯着二楼,眉毛微微皱着。蓝衣青年推了推他:“不是睡觉就是发呆,你想什么呢?”

  宾王收回视线:“刚才从包厢里出来那个人,你们不觉得眼[shu]吗?”

  蓝衣青年摇头:“怎么,你见过他?”

  “好像是个当官的。”宾王道。

  蓝衣青年没当回事:“那小郎君一瞧便知出身不凡,家里有人当官再正常不过。莫非你有什么打算?”

  他知这位好友来京是为了寻一番出路,自然盼着遇上贵人。不过也不是什么贵人都成的,地位不高或者人品不好,搭上了也是明珠暗投。

  他提醒道:“若有心思,还得细细打听才是。”

  宾王翻了个白眼:“你没听他叫旁边那小孩什么——杜荷!”

  蓝衣青年和子和呆了呆,然后惊得差点蹦起来:“那你还愣着干什么?快去啊!”

  宾王没反应:“我什么都没准备,去了也没用。”

  “需要什么准备?先试一试再说!你才华谋略都不缺,说不定就成了呢。”

  宾王还是不动如山,蓝衣青年直运气:“那可是恒山王!说不定还能见到秦王!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你可不要后悔!”

  “不后悔。”若不能一鸣惊人,他宁愿按兵不动。既要一鸣惊人,总要准备一份投名状才行。

  蓝衣青年只恨自己没有宾王这一身才华,否则今[ri]这么好的机会,高低他都得试一试。

  “真没想到,有一天能和皇子龙孙同桌喝茶,还说了那么多话。”想起李承乾,蓝衣青年赞叹道,“果真气度非凡,不愧是小小年纪就能靠自己本事进爵的人。”  旁的不论,只他能任由旁人对印刷术指指点点这一点就很了不得。若被指指点点的是他们的作品,多少也得上前分辩几句,但那边都快打起来了,李承乾还兴致勃勃地看热闹呢。

  这份心[xing],真是难得。

  子和笑道:“那是,反正我们怎么说人家也不会听。”

  蓝衣青年:“哈哈哈哈哈。”

  现在再听这句话更扎心了呢!幸好快打起来的那边不知道,否则只怕要当场吐血。

  而此时楼上,大家正商量着去哪吃饭。

  西市食肆不少,好的和差些的都有,大家[kou]味和经济情况不一样,不免有些纠结。

  李承乾小手一挥,大气道:“今天我请客,咱们去香来楼!”

  编辑们笑道:“今[ri]王爷得以晋封,是大喜事!”

  李承乾得意地晃晃小脑袋:“是哒是哒。”

  香来楼自然好,只是饭菜价格太高,欧阳询让李承乾换一家,李承乾拍着小胸脯道:“大家不用跟我客气,我很有钱哦!只要你们好好写稿子,早点帮我找到孙思邈就可以了。”

  这个杜荷可以作证,李承乾卖玩具、蛋糕和香皂赚了不少钱,李世民和长孙氏一点都没要,全都给他了。更别说他还有那么多好东西,随便拿一件出来都很值钱。

  众人呼啦啦地转战香来楼,经过大堂时吸引了所有人注意,编辑们都是读书人中的佼佼者,在原先的圈层颇有名气,在场之人就算不认识全部编辑,多少也能认出一两个。

  知道这里都是《长安[ri]报》的人,吵得不可开[jiao]的两拨人讪讪闭嘴,给他们行礼问好。

  李承乾见宾王三个还在,高兴地冲他们挥挥手,宾王也就罢了,蓝衣青年和子和的回礼就显得有点僵硬。

  李承乾没放在心上,蹦蹦跳跳随着欧阳询他们走了。

  出了茶肆,街头巷尾也都是讨论报纸的声音。

  年轻编辑嘿嘿一笑:“咱们王爷出手就是不一般,谁找人能找出这么大的动静?”

  是的,身为报社的编辑,和李承乾算是共事过一段时间,编辑部的人都知道李承乾办报纸就是为了找孙思邈给杜如晦治病,都被他的大手笔震到过。

  别人找人:派人出去打听、跟亲戚朋友打听、跟见过对方的人打听,总之就是各种打听。

  李承乾找人:办一份报纸让天下人看见,在上面直接告诉孙思邈:我在找你!

  不能比不能比。

  有个编辑啧啧道:“若百姓知道孙思邈只是一位医者,不知他们会不会失望?”

  “为什么要失望,孙思邈很厉害啊。”李承乾说,“如果不是孙思邈,可能都不会有报纸。”

  办应该还是会办的,只是不会这么早而已。

  年轻编辑也颇为感慨,第一期里最不起眼的孙思邈,谁知道他才是《长安[ri]报》创办的初心呢?

  这可真是……想赋诗一首了。

  *

  李承乾带众人奔赴香来楼,豪爽地点了一大桌子菜。

  杜构嘴角[chou]了[chou],香来楼的菜不便宜,这么多菜得大几十两银子吧?

  他拉着杜荷和李承乾商量:“今[ri]请客也是为了我阿耶,我与杜荷也出一份吧。”

  李承乾看了杜荷一眼,非常疑惑:“你们还有钱吗?”

  根据他对杜荷的了解,此人最多能存下两个月的月例,给他买贺礼就该花光光了。

  果然杜荷垂头耷脑,显然荷包比脸还干净。

  杜构恨铁不成钢看他一眼,杜荷因为是李承乾的伴读,家里每月给他的例银不少,谁知道这小子一点不攒,竟全给花了!

  他算了算自己的小金库,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还有二十两银子,不是很多……”

  杜荷扯了扯杜构的袖子,小声说:“大哥,其实我们不用给承乾银子的,你攒二十多两不容易,但承乾不缺这点钱。”

  杜构不赞同道:“就算大郎君有钱,那也是他自己的,与我们无关。我们没有理由用他的钱。”

  杜构是真有点生气了,若杜荷只是大手大脚也就罢了,但贪小便宜到李承乾身上,[ri]后可是要吃大亏的。

  若非现在人多,他定要好好教训弟弟一顿,现在也只能用眼神剜他一下做为震慑。

  杜荷确实被震慑到了,弱弱地不敢说话。

  李承乾见状替杜荷解释:“杜荷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觉得我们是好朋友,不用计较这么多。”

  杜荷连连点头,他就是这个意思。

  李承乾笑眯眯道:“杜荷平时经常给我带零食,还帮我打人,我帮他是应该哒。再说也不全是为了杜伯父,还是为我庆祝哦。”

  杜构已经听不下去后面的话了,他默默盯着杜荷:“你还打架了?”

  杜荷只觉得奇冤:“我只是说一说,还没真的动手!”

  杜构轻哼一声,没跟他计较。他有点羡慕地说:“你们感情好是你们的事,我却不能理所当然。”坚持要承担一部分饭钱。

  李承乾只好答应了,鉴于杜构没带钱在身上,回头会给他送到王府。

  说到这个,杜构迟疑道:“郎君带钱了吗?”

  “只带了一点点,”李承乾抬起下巴神气道,“但我可以刷脸!”

  杜构:“?”

  杜荷给杜构科普了一下李承乾因为皇孙锅被香来楼老板追着免单的事迹,李承乾说蹭一顿就蹭一顿,之后吃饭都会给钱。但不方便的时候他可以刷脸,之后再叫人把钱送过来就行。

  杜构啧啧称奇:“你们这[ri]子过得也太热闹了。”

  李承乾和杜荷嘿嘿一笑。

  吃过饭,大家也就各回各家了。

  之后一段时间报纸持续火热。随着订阅制度和印刷数量增多,普通百姓也能买到报纸了。

  《长安[ri]报》售价不算很高,一份报纸三文钱,大部分人都能买得起,如果嫌天天买报纸太贵,可以和同窗或者邻居合作,今天你买明天我买,大家一起看,看完还能探讨一下,乐趣翻倍。

  实在找不到人一起,也可以到街头走一走,到处都是讨论报纸新闻的人,甚至还有人当众念报纸。

  各家茶肆酒肆也发现商机,安排专人在店里读报解报,成功吸引大量客人。

  长安城[shu]人见面的[kou]头禅从“你今天用什么香味的香皂”变成“今天看/听报了吗?”,聊天内容也从左邻吃了什么好东西,右舍办了什么缺德事,变成今天大唐发生了什么,昨天长安那件事是怎么处理的。

  报纸上每天都有新鲜事,但有两点一直没变,一是李渊亲自题写的刊名,二就是寻找孙思邈的启事。

  一连大半个月都是如此,原本不起眼的新闻也变得瞩目了,所有人都在猜测孙思邈是谁。

  人一多,消息也就通了。

  知道孙思邈不是想象中的大贤,而是一位神医,吃瓜群众失望的同时,心眼子也开始活络。

  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找人,那他们是不是也可以?

  我大姨小叔子家的二闺女两年前被拍花子拍走了,不知道能不能找回来?

  当然说出这个想法的人很快就被身边人打醒了:知道孙思邈是什么人吗?知道是什么人寻孙思邈吗?那报纸是想上就能上的?

  期间长安各大书铺开始正式出售印刷书籍,价格比手抄书低一半不止。

  这段时间关于印刷术和手抄书的争吵一直没停过,倒是令印刷书的好处越发广为人知,原本没当回事的人也注意到了,印刷书甫一推出便大受欢迎,销量一路走高。就连长安各个私塾的学生都变多了。

  事实胜于雄辩,反对党再怎么骂骂咧咧,也挡不住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李承乾说话算话,走后门给炕孵法做了个推广,顺便给铅笔和铁锅也做了一个——当然是给钱的,公是公私是私嘛。顺便向编辑们科普了一下广告的概念。

  如今孔颖达和李世民工作好做了很多,报社方面也在等找孙思邈的反馈,只等有结果了好做为案例接广告。

  李承乾则是积分疯涨,每天早上看积分,都会发现它又高到了一个新程度,高兴地合不拢嘴:“果然得有曝光才行,报纸真是太有用啦。”

  报纸热度这么高,自然有人将之带往外地,还有商家低价收旧报纸,带到外地卖出去就是一笔不菲的收益。

  消息自然也随之被送到了大唐各处,然而李承乾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孙思邈的消息。

  小蘑菇叹气:[孙思邈还没看到消息吗?]

  系统道:[可能报纸还没传那么远,也可能孙思邈跑到什么偏僻地方去了,或者他不想来长安,所以看到了也当没看到。]

  这些都有可能,李承乾托着腮帮子想该怎么办。

  其实不一定非要孙思邈,反正他现在积分多了,给杜如晦买一瓶药剂不算很心疼。但想了想还是不甘心,李承乾跑到长安[ri]报社,让他们把寻人启事的词改了改。

  第二天读者就惊奇地发现,寻找孙思邈的消息后面加了一句:提供消息者,一经核实必有重谢!

  不用多久,长安[ri]报社就收到了很多跟孙思邈有关的消息,有见过他的,有被他治过病的,这些消息自然由秦王府的人收集,差不多的都会给上一点辛苦费,并保证查证属实后会将赠予重金。

  本来就是提供个消息,几句话的功夫,能换上一点钱已经很满足了,百姓并没有什么意见。

  根据这些消息大致能推测出孙思邈的位置,比李世民收到的消息更[jing]准,李承乾告诉李世民,让他往这个方向寻找。

  一切安排妥当,李承乾忍不住站在院子里叉腰大笑,非常猖狂非常中二:“孙思邈,你是逃不出我手掌心哒!”

  仆婢们:“……”:,,.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1741/1741480/11111111.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