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191章 曹玮的杀心

第191章 曹玮的杀心


第191章  曹玮的杀心

        朱棣出了朱元璋的寝宫,转而来到御书房。

        经门口的太监通报过后,他走了进去。

        过了中堂的檀木屏风,有过了一道帘子,就看到了坐在伏案后面的朱雄英。

        朱棣轻呼了口气,拱手唤了一声,

        “陛下。”

        “王叔不必多礼,”朱雄英放下手中那份奏折,抬起了头,但他眉间还是有一抹怒色,其中夹杂着几分忧虑。

        这抹神色一闪而逝,朱雄英面色很快恢复如常。

        “臣此来是向陛下告别,臣明日就准备返回北平。”朱棣出声道。

        朱元璋虽然是皇帝,但在朱家朱棣辈分要比朱雄英高,即便不来跟朱雄英知会,直接走,也没人能说什么。

        但他能如此谦卑的来告别,还是在隐晦的表明自己的态度。

        不管是为了表明自己日后绝对不会有异心也好,还是为了自己即将来到应天的嫡长子朱高炽也罢,朱棣如今是已经把自己的身份彻底摆正了。

        无论是以前的燕王,还是如今辖管东夷省的并肩王,他都是大明的臣子,仅此而已。

        朱雄英双眉舒展开来,轻笑着出声:

        “王叔客气了,此前在大殿之上朕已经将所有事情都说了清楚,王叔尽管自行离去便是,不会有人说闲话的。”

        朱棣点了点头。

        朱雄英又道,“高炽堂弟来了应天之后,任他挑选朝中一切职务,王叔去了东夷省,大可以放宽心。”

        朱棣再度点了点头,这次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刚才在朱元璋的寝宫,朱元璋也说过等朱高炽来了应天绝对会照顾好他。

        可毕竟如今坐在龙椅上的人已经不是朱元璋,而是朱雄英。

        即便朱元璋余威仍在,也对朝堂少了许多影响力。

        现在掌权的是朱雄英,朱棣只有在听到朱雄英的承诺之后,才能彻底放心。

        朱棣雄心大略,和老朱极其相似,对亲情看的同样很重。

        朱高炽是朱棣的嫡长子啊!朱棣对朱高炽的期望,就如同朱元璋对曾经的太子朱标一般。

        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他就将朱高炽当做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从小给朱高炽找名家大师教导,更是经常把他带在身边,以身作则。

        朱高炽是朱棣奋斗了大半生最为重视的子嗣,如今为了自己的雄心壮志,要将朱高炽送来应天……

        这种情况,往前倒几百年,朱高炽就可以叫做质子。

        虽然朱高炽来到应天不会有什么危险,但这么做的朱棣心中还是对自己的嫡长子有些许的愧疚。

        在出发赶往东夷省之前,他只想为自己的长子要一份保障。

        皇家天子,从来都是一言九鼎,朱雄英的应允,就是最好的保障!

        “见过陛下,臣也就安心了,如此,臣告退。”

        朱棣躬身一礼,随后缓缓退出御书房。

        一路出了皇城,道衍就在城门口等着他。

        “殿下。”道衍上前迎了两步。

        朱棣又回头看了一眼皇宫,眼中思绪难明。

        一眨眼,从他接到太子朱标薨毙的噩耗赶来奔丧,已经过去了六年时间!

        从一开始的觊觎皇位,到后来得知朱雄英没死,结识曹玮,又去东夷省……

        一切都变了,又好像一切都没变。

        “走吧。”

        朱棣回过头,淡淡道。

        “殿下可还要去曹府一趟?”

        朱棣点点头,两人便开始往曹府的方向走,但走到一半,朱棣又调转了方向。

        “不去了。”

        道衍也没说话,只是跟着朱棣继续走,朝着燕王府的方向……

        与此同时,

        在朱棣离开之后,朱雄英看着伏案上那份奏折,眉头再次蹙了起来。

        这份奏折是在他下朝之后紧急送来的,上面所述:

        大明的第一条铁路,从应天府往河南省地修筑,然铁路轨道铺设到河南境内,当地的百姓却开始阻挠工程进度。

        说是百姓,其实还是那些家中有些资财的富人。

        朝廷一边全国范围内施行土地公有,一边修筑这条铁路。

        本来土地公有的实行,就让这些原本手中有大片田地的富人损失惨重,这次再修筑铁路,要经过他们的田地,这让他们感觉朝朝廷是在欺负他们,就闹了起来。

        奏折上说,当地的几十名富家户,带着一家老小全部跑到了工程施工人员的面前,就躺在需要铺设铁路的路线上,扬言要想毁他们的田,就先杀了他们。

        富人家中多子嗣,这几十户富人全部家眷加起来,大大小小几百人,往地上一趟,工程还真就进行不下去了。

        几百人啊!且还在当地有不小的影响力,这谁敢轻举妄动?

        土地公有还没彻底完成,之前平调过去的任职官员,也不敢动作大了,只能进行规劝。

        但那些人显然不听劝,有年纪大的拿头往地上撞,险些断了气,这下更没人敢碰这个烫手的山芋。

        甚至还有一些百姓,因被人怂恿,或者随大流的心理,也开始闹了起来。

        所有人都对这种状况没了办法,就只能紧急上报朝廷……

        其实大明这第一条铁路在修建的时候,曹玮和朱元璋商议具体事宜的其中一项,便是占地赔偿的问题。

        按照朝廷制定的对策,在占了百姓的田地或土地的情况下,所给的赔偿是很合理的,不会给百姓造成损失,甚至还有些优厚。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人站出来闹,这就让朱雄英心中起了三分怒火!

        大明之前的田地,一亩地市价在三十到五十两之间,而铁路的铺设绝对占不了多大面积,一般都是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朝廷的补偿政策是在原本的基础上上调两个百分点,这怎么算百姓都是不亏的,就这还有人站出来闹事,朱雄英如何不气?

        然而气归气,问题被交到他手里,身为大明的皇帝,他就得做出决策来,否则铁路修建工程就得一直延误下去。

        可这是当地几百人闹起来的,看架势就是不要命一样,这该如何解决?

        一刀砍了?

        他刚刚上位就亮出屠刀,一刀铡了几百人的性命,民间会如何评价?朱雄英也犯起了难。

        苦思无果之后,朱雄英只能把将那奏折先放到一边,先去处理其他政务。

        坐上龙椅之后,朱雄英越发能体会一国之君身上挑着的担子,每天的政务无穷无尽,原来以前皇爷爷这般不容易……

        <div  class="contentadv">        等到朱雄英将其他奏折都批阅过后,天色已暗,他拿着那本自河南紧急送来的奏折来到朱元璋寝宫,想要和朱元璋商议一番,但寝宫的宫女却告诉他朱元璋已经睡下了。

        朱雄英不忍打扰朱元璋,只能折返。

        翌日。

        百官上朝,曹玮也来了。

        经过不断实验,制造局已经造出了可以横跨大明和东夷省两岸的无线电报机。

        所用的方法就是修建塔站,高空信号更容易传播。

        只要在大明边境和东夷省边境分别建立塔站,再配备一定数量的发电机给无线电报机供电,就可以实现大明和东夷省之间互相传输电磁波信号。

        曹玮如今已经是朝堂上的稀客,平日里很少有人能看见他的身影。

        今日在大殿前现身,很快就有不少官员上前来寒暄。

        曹玮注意到,有一小部分都是生面孔,虽然官职低,但都是要职岗位。

        看来朱雄英已经开始着手布置朝堂了,不错。

        “上朝——”

        一声高唱之后,奉天大殿的大门缓缓打开,百官鱼贯而入。

        很自然的,有人给曹玮留出了前排的位置,曹玮也不扭捏,站了过去。

        高处龙椅上原本蹙额的朱雄英,再见到曹玮之后,神色顿时缓和许多。

        在朱雄英心里,曹玮和朱元璋一样都是智者,昨夜没能见到朱元璋商讨河南之事,他本打算等下了朝之后再去找朱元璋。

        但有曹玮在这里,朱雄英觉得,不防将此事说出来,让曹玮给出个建议。

        “微臣参见陛下!”

        百官海呼行礼之后,朱雄英微微抬手。

        “平身。”

        “谢陛下!”

        “今日曹太师也来了,”朱雄英一句话,就把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了曹玮身上。

        朱雄英再度轻笑着出声:“每次见到曹太师,都定有喜事发生,不知这次曹太师到来,又有什么喜事?”

        曹玮一拱手,上前一步:

        “启禀陛下,制造局工匠们日夜努力,已经造出了可以令大明和东夷省两岸之间互相传输信号的电报机。”

        朱雄英闻言眼中一亮,百官们也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

        “曹太师果然厉害,这么快就将电报机完善成功。”

        “这才多久时间?没两个月吧?”

        “曹太师当真是我等的楷模啊……”

        朱雄英也开口称赞:

        “有了这无线电报机,朝廷与各地之间信息交流的开支就可以大大减缩,曹太师又为大明立了一件大功啊!”

        曹玮谦虚笑道:

        “臣只是起了个头,做都是制造局的工匠们做的,功劳在他们。”

        现在他已经是大明地位最高的权贵,屡次立下奇功,早已经封无可封,赏无可赏,还不如将这些功劳分给制造局的工匠们。

        而且曹玮也不算说假话,每次一有任务,宋平和赵恒带领制造局的许多工匠,哪个不是没日没夜的忙碌?

        朱雄英听后,当即下令,给相应的制造局人员以奖赏。

        “他们为大明效力,朕可不能寒了有功之士的心呐!”

        接着,便是朝上百官分别上奏。

        就在所有事情都结束,朝会将要结束之时,朱雄英把昨日的奏折拿了出来,将上面记录的事情说了一遍,而后看向众人。

        “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百官再次开始交头接耳。

        没一会儿,便有一人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河南这些百姓敢拿命闹事,多半是觉得朝廷的补偿不够,若想尽快解决此事,早日恢复铺设铁路,唯有加大补偿力度。”

        “陛下继位不久,天下发生的一切事都有可能影响陛下在民间的声誉,应当以温和手段处理。”

        此人是洪武二十七年殿试的探花,北方学子,朱雄英很看好他,后将他放入翰林院历练,准备将来予以重任。

        此时,又有一人站出来,“臣附议,陛下的天威不容有失,此时仍算关键时期,马虎不得,须谨慎处理,内紧外松最好。”

        他们两人说完之后,相当大一部分朝臣也表示同意这份观点。

        铁路已经修到了河南,进度只剩了一半,总之先稳住这群闹事之人,把铁路建成再说。

        朱雄英面色犹豫,眼光看向了前排的曹玮。

        此时曹玮也在思索,这些闹事的人后世也有,两者有区别,但性质大差不差,叫做钉子户。

        刚才那人说的也有道理,但却忽视了另一个问题,大明不是只修这一条铁路啊!

        这次有人闹事,就盲目的给予补偿,有了这次前车之鉴,下次大明再修铁路,会不会有更多的人出来闹事,要求增加补偿?

        若是想要大明全国都铺满铁路,朝廷这样一次次退让,究竟要给出多少不必要的补偿?

        不是不能给补偿,而是不能这样给!这么做也相当于无故放入白银流入市场,民间经济差距会骤然间拉大!

        “臣,有异议。”曹玮站了出来。

        之前发言那探花闻言,就要扭头看看是谁这么大胆子,敢不顾皇帝的名声,都已经准备好出言斥责。

        但在见到前方站出来的曹玮,又咕咚一声把话咽到了肚子里。

        他就算是愣头青,也知道自己绝对碰瓷不了曹玮。

        全场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到曹玮身上。

        朱雄英开口道:

        “曹太师有何见解,快说一说。”

        不知为何,就算曹玮不顾自己的名声,出言反对,朱雄英也只觉得心中安稳。

        曹玮拱了拱手,低沉得声音响起,

        “臣以为,陛下决不能在此时做出退步,这些闹事之人冥顽不灵,阻挠朝廷工程,该杀!”

        “哗!”

        曹玮话音一落,整个大殿都直接沸腾了一般。

        百官们纷纷开始重新审视曹玮,原来这曹太师还有如此重的杀心?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2290/2290413/115111999.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