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10章 十年培育的成果

第10章 十年培育的成果


第10章  十年培育的成果

        说到底,曹玮那利用巨大孔明灯让人飞上天的构想原理并不复杂。

        也不像是那些繁杂难以理解的公式理论,或者是人们见都没见过的东西,类似于发电机、蒸汽机。

        毕竟,人们都已经见过了孔明灯。

        既然可以带着蜡烛飞上天,只要孔明灯足够大,为何不能带着人飞上天?

        这个想法只是从来没人提出来过。

        当被提出来之后,人们自然是会进行联想的。

        朱元璋也是如此,他敏锐的开始思考,如果真能造出巨大的孔明灯带人飞上天,究竟有着什么意义?

        他大半生都在沙场上度过,第一时间想的也是军事用途。

        俗话说站的高,看得远。

        如果一个人到达足够的高度,就和登山一般,能将下方所有景象尽收眼底。

        朱元璋站在他们中央,听着耳边的悼文,看着眼前的棺椁,心中不由得悲凉。

        翌日。

        一亩地小麦,稀松平常就能产个七八百斤,近千斤。

        太子下葬,规模自然是宏大非常的。

        应该是悼文。

        如果是在战场上对阵之时,派人顺着造出来的巨大孔明灯扶摇而上。

        英儿那孩子既已恢复了记忆,多半也会来送自己父亲最后一程……

        百官分为两列,立在两侧,低头肃穆。

        若是一些培育出来的高产种子,一亩地甚至能接近两千斤!

        但这五十斤得成果,如果让朱元璋得知,指不定会震惊成什么样子。

        曹英扭过头,用红着的眼睛望了他一眼,点点头,示意自己无碍。

        这是因为曹玮在这十年间,一直在进行择优育种,他想要以这种方法培育出产量更高一些的小麦。

        靠着这一点先机,就有很大可能决定或增加这场战斗的胜负概率!

        仪仗队的所有人员,皆身着素衣,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条白色的长龙,平添几分萧瑟之气。

        朱元璋混浊而苍老的双眸,似乎猛然明亮了许多。

        一亩地多产五十斤,那如果大明全国的土地,每亩产量都多上五十斤呢?

        曹玮父子依靠着自己身体素质过硬,一路过关斩将的硬挤到了前方。

        而曹玮这十年择优培育进行下来,那三亩地的产量还要再稍微高上那么一点。

        回到家中,曹英已经在焦急的等待。

        而应天周边,或者再靠南一些,不说水稻,单论麦子,一亩地普遍要比北方高出个十几二十斤左右,能到三百斤出头。

        此时他们距离东陵场中央的百官们大概有一里的距离,看的很不真切。

        曹玮注意到,自己的儿子曹英,在哀乐响起的一瞬间,身子轻微一颤,就红了眼睛。

        除了皇室人员和朝中百官,应天府的百姓也可以自行前去追悼。

        其他人从未注意过,曹玮那连在一起的三亩地麦子,要比其他的田地里麦子长势好上一些。

        朱元璋孤身一人,行走在队伍的最前方,虽然身形略显佝偻,但步伐坚定!

        那般模样,就好像是在为他的嫡长子引路一般。

        他不断摩挲着手指,“这个曹玮……有意思,真是有点儿意思……这法子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朱元璋这才感到一阵疲乏扑了上来,打了个哈欠,点了点头,随后起身出了御书房,往乾清宫的方向而去。

        因为南京靠南,气候较暖,又加上周边水利条件充足,所以产量较之中原腹地,或者以北地区都要高上一些。

        他抬手拍了拍曹英的肩膀。

        此时,送葬队伍终于在东陵的主干道尽头出现。

        明天,就是太子下葬的日子。

        转了一圈之后,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小麦的长势很好。

        在东陵的宫殿门口,似乎有人在大声朗读着什么。

        百姓们是不允许靠的太近的。

        他抬起头向四周的百姓人群扫视,想要找寻某个身影。

        二人把房门锁好,并肩朝着东陵行去。

        曹玮虽然对这类事无感,但好歹是大明的太子下葬,他作为大明的一个平头老百姓去追悼一下也是应该的。

        朱元璋疲惫的挥了挥手,太子朱标的棺椁便在他的眼前被送往东陵深处……

        十年的时间,换来一亩地多出五十斤。

        这多出来的四五十斤麦子,看起来实在是不多,单分出来也就是一小堆。

        这样一对比,曹玮此时那三亩田地,每亩多出来的四五十斤实在不够看。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忽然,一阵哀乐被奏响,声音响彻了整个现场,一股悲伤的气氛在疯狂的弥漫。

        那是他的生父!

        今天是太子朱标于东陵下葬的日子。

        曹玮虽然由于距离较远,看不清朱元璋的面容,但看着这一幕,心中也不禁感慨。

        期间曹英一直在悄悄抹着眼泪。

        像河北等地,每亩地产量都在两百大几十斤,不到三百斤,产量低一些的也就将将两百斤左右。

        曹玮照常吃完早饭之后,就离开了家门。

        大明的这位开国洪武皇帝,他的一生实在是不容易……

        那在一定距离范围内,敌军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清晰的察觉!

        一步先,步步先!

        曹英的性格他是知道的,多愁善感也不是坏事,在这种氛围下,就连他都有些心头堵闷。

        【回归倒计时:358天16时34分03秒】

        曹玮家中一共有七亩地,其中三亩是连在一起的,另外四亩则分散在别处,不过也不算远。

        能比正常产量高出起四五十斤左右,一亩地产量好的时候,能产粮食三百五、六十斤。

        八月并不是农忙的时候,曹玮也只是去田里看一下作物的生长情况。

        此时,一直立在朱元璋身旁的太监总管轻轻上前两步,轻柔的呼唤出声:

        一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百姓,也在朝着和他们相同的方向前进。

        但百姓们被隔的远远的,他又哪里能找得到?

        悼文颂念结束,

        岂不是全国的粮食产量,整体提高了将近两成?!

        曹玮此时并没有想那么多,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巡查完田里的麦子,便哼着小曲回家去了。

        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两个时辰。

        曹玮不知道自己算是成功还是失败。

        直到朱元璋一路引着仪仗队前头到了东陵宫殿的门口,主干道上还看不见仪仗队的尾巴。

        所有人都在静静的等待着……

        距离较远的百姓们自然是听不到耳中的。

        十年过去了,不能说这么做卵用没有吧,还是有点作用的。

        何况曹玮是现代人,他可是知道后世的高产粮食是怎样的。

        ……

        曹英自然是要去的。

        越到东陵附近,人就越发多了起来。

        葬礼一结束,曹玮便赶紧带着曹英离开。

        再这么下去,曹英非把身子哭坏不可!

        傻孩子,参加个追悼会就哭成这个样子。

        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亲爹死了呢。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2290/2290413/116246738.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