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种田发家:首辅家的掌上娇 > 第416章 深入基层

第416章 深入基层


长达三个月的河堤工程进入尾声,霍云朝热情邀请工部尚书来参加竣工仪式,剪彩所用的红绸布是李家绣坊捐赠的。

李家主原先不愿意捐赠红绸布的,生怕开了个口子之后,霍云朝会得寸进尺,胃口被养大了,不顾他的死活。

直到竣工仪式的活动现场,霍云朝当着所有参与河堤工程建设者以及前来凑热闹的老百姓们说:“大家好,这红绸布乃是李家绣坊所捐赠的,你们看这红绸布色泽艳丽,很适合给新娘子当红盖头!大家伙仔细看看,本侯说的对不对?”

陆长乐大声回应:“侯爷说得对!红绸布很漂亮,给新娘子当红盖头非常合适,成完亲还能给大胖娃娃当红肚兜!”

霍云朝听到这话哈哈大笑起来:“陆长乐,你这想法不错啊!这红绸布不光当红盖头合适,也适合给大胖娃娃当红肚兜!可能还有其他用途,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希望大家能发挥想象,尽可能想出更多的使用红绸布的办法!”

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边鼓掌边笑起来,他们喜欢听霍云朝演讲,平乐侯总是这么接地气,极少对着他们说些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很是照顾他们的感受。

最重要的是,霍云朝演讲的内容总是那么诙谐有趣,又能让他们获益不浅。

工部尚书与霍云朝打交道这些日子,他已然能波澜不惊地看待霍云朝与百姓们欢乐互动的场景,一点贵人的架子都没有,特别接地气,老百姓乐意听霍云朝的话,极少会把他当坏人看。

屯兵制的政策刚传过来的时候,也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但很快被军队那边的士兵辟谣,他们热情高涨地期盼着屯兵制的施行。

今日的竣工仪式,不只是向全县百姓宣告他们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同时也是借机要向百姓们解释清楚何为屯兵制,为何要推行屯兵制,以及屯兵制对军人和百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工部尚书连夜将霍云朝写出来的演讲稿背下来,其实没人要求他必须背诵,但他反复诵读几次,越琢磨越惊喜,不知不觉间就把整篇演讲稿背诵下来。

霍云朝三言两语炒热气氛,随后边鼓掌边介绍:“大家伙睁大眼睛看,这位就是从京城远道而来的的工部尚书梁大人!梁大人带着能工巧匠从京城来到这,不只支援了咱们的河堤工程,还规划了新道路的开辟,流民区建设,还有即将施行的屯兵制,全是由梁大人主持建设!请大家伙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梁大人!”

工部尚书没想到霍云朝会当众介绍他的来历,扫视台下观众,对上那一双双好奇的眼睛,他不禁有些面红,清了清嗓子开始背诵:“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我是工部尚书!”

话音一落,陆长乐啪啪啪鼓掌,大声叫好:“梁大人好!”

其他不明真相也不懂官场礼仪的老百姓们,也不懂该如何应对,索性一人呼百人呼,跟着陆长乐一起喊道:“梁大人好!”

陆长乐见霍云朝仍是笑眯眯的,她又喊:“梁大人辛苦啦!”

其他百姓纷纷响应:“梁大人辛苦啦!”

工部尚书激动得双手紧握,想说点什么,低头看到那一张张质朴崇拜的面庞,激动得无以言表。

霍云朝见工部尚书应付不过来,站出来冲热情高涨的老百姓们压了压手:“好了好了,大家伙这么热情,吓到咱们的梁大人啦!安静安静,接下来,咱们一起认真听梁大人讲话!”

工部尚书感激地看向霍云朝,随后开始他的演讲。他将霍云朝写给他的演讲稿进行简单修改,不是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是为了更符合他个人的表述习惯。

霍云朝全程笑着听完工部尚书的演讲,台下的老百姓们也听得很认真。

陆长乐一开始还以为她要装着听懂,结果工部尚书一开口,她就有种诡异的熟悉感,直到演讲结束,霍云朝率先鼓掌的时候,她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工部尚书说的不就是平乐侯经常所说的那些大白话嘛?

台下的其他人也有这种感觉,他们一脸高兴地看着工部尚书,期待工部尚书的答疑解惑部分。

工部尚书扫视台下一圈,不由得带上笑容问道:“大伙听明白了吗?有那么不清楚的,可以提问。”

霍云朝在旁边补充,“大伙有疑问需要梁大人解答的,先举手!像我这样举手提问,梁大人点了你们的名,你们再提问!大伙按规矩行事,不要搞乱秩序,大吵大闹。”

工部尚书真没想过这些细节问题,再次感激地看向霍云朝。

霍云朝这次接收到来自工部尚书的感激目光,他冲对方点头示意。他经常跟老百姓打交道,搞各种宣传,这种小场面早已驾轻就熟。

工部尚书不一样,他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的家族子弟,从小锦衣玉食,埋头苦读,凭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又靠着家族的势力步步高升至工部尚书之位。

这样出身的人几乎没有真正与底层老百姓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工部尚书会感到局促不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霍云朝非常乐意帮助工部尚书答疑解惑,也希望能让工部尚书与老百姓们走得近一些,不指望能改变工部尚书的三观和立场,只希望工部尚书回归京城后,再制定政策时能更多地考虑到底层老百姓们的真实需求。

工部尚书并不知晓霍云朝的良苦用心,他到这里之前只希望能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真正跟底层老百姓接触,还是跟平乐侯的老丈人交流才逐渐改变对待底层老百姓的看法。

书籍里的底层老百姓是愚昧不堪的,他们大字不识,自私自利,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少会从长远考虑……

工部尚书一直是这么想的,直到这段时间他深入基层,与有血有肉的底层百姓们打交道,听他们诉说自己生活中的苦与乐,看他们在泥淖之中如何挣扎求生,心中油然而生地对底层老百姓的尊重和敬佩。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2293/2293668/11110746.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