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嫁给首辅落魄时 > 第24章 礼物,称呼,俞家铺子,

第24章 礼物,称呼,俞家铺子,


……

        尽管在遇见谢子介之前,  鹿琼几乎没有机会看书,但因为朱氏让鹿慧和鹿秀都读书的缘故,鹿琼是知道书是什么样子的。

        书样子无非就那几种,  最常见的是书生抄的书,很长的一卷纸,从头抄到尾,折起来中间密密麻麻的。抄书的都是苦学的寒门书生,  字都不会丑,但一眼望过去,  也会令人头晕目眩。

        要是精致点呢,  就是谢秀才手里那一种,  书更白,纸张厚实,带着墨香味,  虽然也是密密麻麻的字,但拿线穿了起来,拿在手里,手里也不会散。这就是非常好的书了。

        谢秀才给鹿琼讲过还有一种书,用洒了金的纸做出来,说是书,  人看的并不是书中的内容,而是这纸。

        苦学的人是不会用这种书的,贵却没多少字,一般是闺阁小姐才用的的,或者就是轻狂的书生们,拿了给青楼的花娘们传信。

        但鹿琼手里这本,却是她从来没见过也从来没想过的。

        书本身,  只是一本诗经,书自然是高贵的,但比起孤本古籍,诗经就显得寻常了。

        书厚实洁白,但也不是洒金纸,真正精妙的是里面的图。

        带图的书,一般就是绣像,但绣像总是有些模糊粗糙的,而且只有人,有些粗劣的,更是连人都看不清,反而像是厉鬼了。

        而她手中这本,画师功力了得,寥寥几笔,已经勾勒出诗中情景。

        有景,又人,亦有兽,都栩栩如生,画师笔下并不追求形似,但鹿琼总能看出来那是什么。此人定然是个诗画双绝的才子,并且治学功夫了,才能配出这样精致的图来。

        也许世家豪族的子弟,也能享受到这样妙趣横生的《诗经》,但对于鹿琼来说,这很让她震撼了。

        虽然说第一眼被画吸引,但仔细看来,鹿琼发现这书中的字和她用的墨帖是很相似的。

        不,鹿琼纠正自己,这就是一个人的字,只是更多了几分筋骨,雄浑伟健隐隐有风雷之势,就像谢秀才说的那样,和这份《诗经》比起来,那鹿琼现在用的墨帖,就多了几分单薄了。

        “谢秀才,这是……?”鹿琼很纠结。

        谢子介轻描淡写:“你前些日子不是说总是读不懂诗吗?我便想着,若见了诗中的情景,便能多了几分诗中的诗意了。”

        这个世道下,寻常农女是不读书的,读,得起书的大家闺秀,又有其余的要学,主持中馈,算账理家,除非是真的热爱诗书,不然普遍有些才情又懂道理,不会被轻易蒙骗,也就足够了。

        但谢子介并不懂这些,就算懂,也会一笑而置,谢十三郎读书太顺,有心克制也还是犯了聪明人的错误:读书犹如吃饭喝水,最多是没机会,若有机会,哪有什么难的。

        所以他拿祖父教他那一套教鹿琼。

        鹿琼性子严谨踏实,读起书来,绝无半分不情愿,又十分勤勉。但令她沮丧的是,还是有时候跟不上谢子介的讲授内容。

        比如《诗经》,她就学的不大好。

        鹿琼性子要强,虽然她不用考科举,但既然知道了不行就会发愁,谢子介刚好要给她做墨帖,于是便顺手做了这本书。

        功夫自然还是费了点的,可是看到现在鹿琼的惊叹,谢子介也觉得值了。

        再说他早就想把那墨帖给换下来了,十五岁的谢十三郎终究还有点轻狂,字如其人,就算鹿琼这辈子也不可能知道谢子介是谢十三郎,但他知道,鹿琼以后肯定会越来越有见识,他不希望等那那时候鹿琼印象里的谢十三郎是个轻狂人。

        “这是谢秀才你你写的吗?”鹿琼很纠结,这画肯定是谢秀才画的,和教她写名字那天的小鹿一模一样,但是这字和谢秀才相差未免太大了。

        虽然这么说不太好,但完人如谢秀才,原来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鹿琼突然发现——比如字。

        谢子介轻描淡写:“并不是,只是和现在你用的墨帖是同一个人写的,我只是寻来又在上面做了画而已。”

        哎呀,鹿琼心里有点可惜,谢秀才的画自然是极好的,但她喜欢,这《诗经》的主人会喜欢吗?要是不喜欢,好像就不太好。

        她又生出一丝好奇:能写出这样好的字的人,会是什么样子。

        谢子介仿佛看出来鹿琼心中所想,淡淡道:“字的主人已经死了。”

        死了?

        鹿琼愣住,只能喃喃感慨一句:“这可真是天妒英才,真想知道他是谁。”

        谢子介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出了一会儿神才说:“你莫担心,我认识字的主人,他是我一个朋友,泉下有知,也不会在意我这样在上面作画的。”

        鹿琼这才放了心,又生出来新的感慨:谢秀才和他的朋友,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出来的。

        谢子介并不是很想和鹿琼聊谢十三郎死没死这种问题,干脆翻到《小雅》里的《鹿鸣》低声唱起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画面中两只小鹿彼此依偎着像极了昨天像极了前阵子两人在瓦舍里见到的糖人。

        他古音发的很周正圆润,调子也清丽婉转,悠扬又好听,鹿琼也跟着也唱了两遍,她声音更清脆些,这两句话反反复复唱了几次就已经完全把住了调子。

        谢子介没在开口,只站在那里,听鹿琼低声那短短的四句诗。

        鹿琼实在是太喜欢这个礼物了,简直爱不释手,可也正是因此,怀里的盒子又提醒他,她自己也有一个礼物。

        这也实在是太巧了,本来是她打算给谢秀才买礼物的,怎么兜兜转转到最后,反而是谢秀才先送了自己礼物呢?

        和这样精致的墨帖比起来,鹿琼越发觉得自己的礼物拿不出手。

        那就算了,鹿琼想,等哪一天,她悄悄的放到谢秀才床头好了。

        她很珍惜地把墨帖要放进匣子里,可是偏她太小心翼翼手里的墨帖,怀里的匣子便跌落出来。

        鹿琼心里一急,哎呀一声就伸手去了拿,她旁边就是桌角,谢子介哪敢让她碰到,一只手护住她的头,另一只手自己去接了盒子。

        下坠的时候,盒子就自动开了,里面的东西就这样落入了谢子介眼中。

        那是个小小的玉冠,上面刻了平平安安四个字,字和谢子介是有些相似的,准确来说是和谢十三郎有些相似——这是鹿琼的字,而这玉冠不是姑娘们的款式,所以这是送给谁的昭然若揭。

        鹿琼沮丧道:“是有些廉价了,我只是想着手衣卖出来了价钱,所以想给你做个礼物感谢你。”

        买玉就花完了银子,她只能自己上手,玉冠要比钗子难刻多了,琢磨的时候就在想为什么要送玉冠,想了很多,连她自己都不敢认了——在那些意义里,二两银子的玉,又太廉价。

        ”谢秀才你说过,本朝的规矩,二十加冠成丁,或者成婚后自然成丁,你还没二十,可现在也算成丁了,我就想送你这样一副玉冠,你是状元才,以后一定能骑着高头大马进皇宫见官家的。咱们现在还还是白身,用不了玉,可我知道总能见你穿朱披紫那一天。”

        “可我又觉得,只要平平安安,也是很好的。”

        谢秀才才高八斗,可有时候却冷的不像凡间人,鹿琼不喜欢阻止别人的选择,可谢秀才不一样。

        他们现在是家人了,她不希望谢秀才一直在那样的孤冷之中。

        谢子介垂眼,凡是爱重他的,除了要他出人头地,也必要他一生顺遂,甚至后者要比前者还重要。

        所以祖父才会让谢十三郎只做谢子介,哪怕他心中自己的孙子天资惊人。

        放不下的是谢子介也是谢十三郎,坦然赴死的人反而不会像他这样在痛苦中挣扎,有时候谢子介也会想等他复仇完下了黄泉,恐怕家中的人也是已经喝了孟婆汤,前尘俱忘,转世投胎了。

        看着平平安安四个字,他第一次有所动摇,只是他不能给鹿琼任何承诺,只能偏开了话题。

        “我那天看见你手里拿了那只小鹿的图,你要是想学做画吗?”

        鹿琼是觉得那头小鹿好看的,写在谢子介三个字旁边神气又机灵,要是有可能,她想描了做针线。

        可学画这种事,鹿琼还真的没有想过。

        书已经是读不过来的,哪还有闲情逸致学做画呢。

        可今天拿着这么漂亮的墨帖,鹿琼的确犹豫了。

        犹豫与沉默有些时候已经表达了意思,谢子介便开始琢磨:“我屋中还有不少颜料,不过你初学,用的会多,不如再出门买些。”

        鹿琼就怕听到谢子介这样说,脸色变了,很郑重的强调:“谢秀才,这样的话我可就不敢学了,我就从只用墨水的开始就好,颜料是我是不敢碰的。”

        谢子介和她对视半天,最后败下阵来,无奈道:“家里的墨还是不够了,既然你这样说,那我们再去买一些墨。”

        书房也是在瓦舍旁边的,像鹿琼原来的布坊,其实也是在这一片,而俞五娘的的脂膏铺子也在这边。

        商铺多,口角自然也就多,两个人过来时发现有人在争执,也没有在意是哪家铺子,等到了书坊买了笔墨,倒是书坊老板提醒了一句:“今儿就别要去那边了,已经闹了两三天了,很是难看的。”

        闹两三天,那是大事了。

        鹿琼有些犹豫,到底要不要过去看看?她并不是一个很爱凑热闹的性格,但是既然打算做生意,那么就要消息灵通一点,这片可都是商铺,今日若不过去,错过了什么,那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鹿琼还没决定下来,门里进来了熟人,居然是温大郎和他的妻子李氏。

        温大郎见了谢子介也很惊喜,过来打招呼,他们夫妻两个是来买纸的。

        李氏和温大郎从小一起长大,李氏对书和账本都很懂得。夫妻两个从来不缺共同话题,夜半讨论算学问题是常有的事,或者聊起家里生意,经常直接披衣坐起,算算写写半天。

        笔墨纸砚用的就比别人更耗费些。

        此时温大郎问谢子介:“你可知道旁边在吵什么?”

        谢子介很乐意给温大郎这个表现机会:“某不清楚,温兄可知道”

        温兄的确知道,温大郎讲:“你应该知道咱们县令那个大女儿俞五娘。今日被砸的铺子就是俞五娘家的。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居然被砸了好几天。”

        强龙不压地头蛇,俞县令是宝丰的县令,女儿却受到这样的欺负,还有几天,这已经不是稀奇,而是蹊跷了。

        谢子介对俞县令那个人是有了解的。此人是个中庸之才,做不出什么大功,但也犯不了大错,可是俞县令有一点,

        他却是非常爱他的两个女儿的。

        如此说来俞家一定是发生了什么。

        谢子介心里已经有了猜测,他对这些是很敏感的,主动道:“那我们不妨过去看看。”

        李氏又想问鹿琼要不要一起过去,鹿琼自然不会不同意。

        鹿琼也很意外,她虽然不喜欢俞五娘,但是俞五娘是个体面人,不然那天在凉亭里两个人就吵起来了。她这样的世族女,又讲究体面还心高气傲,是不会让自己落到这样狼狈的地步的,除非已经没有别的办法。

        温大郎和李氏包好买的笔墨,四个人便一同过去了,路上鹿琼纠结了一会儿,还是对谢子介说:“谢秀才,俞五娘家铺子的生意其实不是很好。”

        她把那天见的员外太太直接扔掉俞五娘家铺子的香膏的事给谢子介讲了。谢子介点头,似乎在思索什么。

        两个人一时无话,就在此时,身后的温大郎突然插话:“哎呀,你们两个有意思,怎么都是夫妻了,还叫人家秀才呢?”

        他是在玩笑,可是鹿琼却一下子吓住了,她叫谢秀才主要还是叫习惯了,再说权宜之计的婚姻,叫夫君好像也不太好,叫名字那就更奇怪了,还是谢秀才好。

        可是这要怎么向温大郎解释呢?

        她很沮丧,自己居然忘掉了,在其他人眼里,这样叫很奇怪吧,要是被发现了这只是权宜之计的婚姻,那该怎么办。

        幸好谢子介打了个圆场:“我就喜欢琼娘这样叫我。”

        鹿琼则在心中默默的想:恐怕自己要变个称呼了。

        她不希望太过奇怪,若她和谢子介是真夫妻,那么反而怎么叫都是无所谓的,但权宜之计的婚事本来就令人心虚,自然更要小心翼翼了。

        幸好温大郎也没机会继续问下去,他们已经到了铺子旁边。

        果然铺子前面的这群分明就是一群无赖,这种人看家护院,要不嫌他力气不够,要不就会嫌弃他过于散漫的。

        可若是闹事,就非常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

        但是这群无赖,对于谢子介来说,却有一个很大的疑点,那就是谢子介从来没有在宝丰县里见过他们。

        以谢子介的谨慎,刚来宝丰县的时候,就把宝丰县的地头势力摸得一清二楚,之后无论是他自己做事,还是拜托江六做事,也都用过不少闲汉,对于宝丰县的地头势力,谢子介是一清二楚的。

        而鹿琼也眉头皱起,低声问谢子介:“谢秀才,这些人似乎不像是普通无赖。”

        她又脱口而出了谢秀才三个字,这让鹿琼有些不知道要不要继续说下去,谢子介安抚地拍拍她的背,示意她继续说。

        “我觉得他们动作太迅速了些,而且只砸铺子不拿东西。”

        谢子介看了一会儿才说:“这是家丁。”

        尽管伪装的非常好,但是也只能证明他们是更加训练有素的家丁,而不是真正的无赖。

        鹿琼说得就非常对,谢子介想,在同样的情报下,他恐怕是不如鹿琼的。

        能这样嚣张几天,证明俞县令忍了,俞县令不可能默许这种事情,那就只能是这件事做的人俞县令惹不起。

        俞五娘到底从哪招惹了这么厉害的人?不管想到了多少,所有人都有共同的疑惑。

        正在此时,异变突生,其中一个家丁砸东西的时候一下子脱了手,直直朝旁边一个瘦弱的小童砸了过去。

        周围人都反应不及,也有离的近的,但大都惧怕惹了无赖,并不敢出手相助。

        明明很多人看热闹,却没有人动弹,鹿琼心中一急,便要去拉开那小童,只是她动作到底慢了些,眼看就要一起被砸到,突然一股力量把他们两个都拉到一边。

        是谢子介。

        小童的母亲赶忙来接过小童,正要道谢,谢子介轻轻一摇头,近乎气音的说:“快走。”

        小童母子两个还以为是怕无赖找事,忙什么也不敢说,就跑远了。

        书生看着瘦弱,就凭这一下就能看出来是个练家子,那群家丁中有人微微眯了,似乎在审视什么,只是谢子介背对着他,很快拉着鹿琼回到了人群里,看不见谢子介和鹿琼长什么样子,家丁只能勉强记下他们的身形,同时继续下令打砸铺子,并且低声道:“不要顾及周围。”

        他倒是要看看那个书生会不会再次出手。

        鹿琼虽然不知道这群家丁所想,但是他们明显越发的肆无忌惮了,她心头火起,刚想出头就被谢子介按住。

        “对付这种人,要用瓦舍的规矩。”

        谢子介低声和温大郎说了两句,鹿琼听的眼睛一亮,果然没过多久,瓦舍的管事就来了。

        管事一脸的不耐烦,指着周围人喝道:“看看看,看个屁热闹,小心把你看进衙门里,贵人的事你们少掺和,都给我滚!”

        这句话一出,周围本来还想看热闹的人,也知道没法待下去了,家丁们脸上挂不住,看着那几个人一块消失在了人群中。

        几个家丁出去想追,可那两个人裹在人群里,一会儿就不见了。

        而鹿琼则已经被谢子介抓着,和温大郎他们不同的方向两步滑出了这边,没走多久,就看见了一个俞县令家的小厮,对他们一拱手:“老爷有请,还请谢生及夫人上门一叙。”

        两个人都想知道发生了什么,自然欣然答应。

        上次见的俞县令还是春风得意,此时却沉着脸,看起来像大病初愈的样子。

        他直接把谢子介引进正屋,也不顾及鹿琼还在场,就道:“新通判姓石。”

        俞县令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有机会做这个通判的,他出身江平俞家,出身不错,族中人也愿意为他添把力,宝丰这几年评等也次次都是上等。

        前些日子他入京面见天子,问答也十分得力,他本以为自己可以一步登天,没想到给别人做了嫁衣,因为他那次非常得力的问答,最后被另一个人揪出了纰漏,就是马上要走马上任的通判,石家三郎石方海。

        论家世这一位是已故恩威伯的庶子,他的哥哥现任恩威伯人家和当今天子也是从小一起玩到大的,除此以外,据说他家中还有一个已经战死了的庶弟也很得官家信任,他自己也已经做过一两任现任县令。

        人奏对的十分漂亮,就有了这次机会。

        “这是下马威,”俞县令恨的咬牙切齿,“多可怜的五娘呀,都是受我的牵连,这些大世家真的是不把普通人当人看。”

        实际上江平俞家虽然不算什么簪缨世家,但和寻常百姓差距也是很大的,因此谢子介并不接这话。反而迅速对俞县令道:“这是对您来说也并非不是好事。”

        俞县令此次叫谢子介来,其实是想那个惨,再看看能不能拉拉关系,以后有机会的话,攀上江家的大树。

        但此时俞县令却被谢子介说的摸不着头脑,可看着谢子介认真稳重的样子,他心里又生出来新的希望。

        他严肃了面容:“请贤弟与我来书房,咱们慢慢说。”

        而鹿琼则被一个婆子带进了后院。

        俞县令的妻子周氏来接待这位贵客,两个女儿里,俞六娘已经快要出嫁了,在屋里准备嫁衣,五娘则出来,陪着母亲招待鹿琼。

        上次见俞五娘,这还是一个高傲的世族贵女。如今却浅浅的一点头,并不多说话。

        甚至俞五娘在自家院子里戴上了帷帽。

        周氏面露心疼的告诉鹿琼:“五娘最近火气旺盛,脸上出了不少肿块,这一下子也不能出门了,还无论如何也要挡着脸。”

        她是极其和气的,对鹿琼的尊重发自内心,这样慈眉善目的中年娘子,像鹿琼想象里的高氏。

        鹿琼点头,安慰了周氏和俞五娘几句,她们谈了一会儿,五娘来给她们倒茶,周氏让五娘陪鹿琼说说话,就在此时,鹿琼突然站了起来。

        “你不是俞五娘,”她很肯定的说。

        人的身形可以相似,但仪态不会相同,俞五娘性子狂傲,眼高于顶,做事也是大开大合的,而面前的少女微微躬身含肩,一副恬静模样。

        短短几天,不至于这么大改变。

        此外,以俞五娘的脾气,鹿琼想,她根本不会让周氏把她脸上有肿块这种事情说出口。

        带着帷帽的五娘出声,语气很不好:“你是什么意思!”

        鹿琼一声不吭上前一步,摘下了“俞五娘”的帷帽,周氏呆住了,面前的并不是脸上生了肿块的五娘,而是本来应该在做嫁衣的六娘。

        “六娘!五娘去哪了?”周氏厉喝。

        俞六娘见事情败露,老老实实道:“姐姐她心里气不过,要去铺子里找那些人的麻烦,偏娘你说让她来招待贵客,姐姐让我替她一替。”

        五娘和六娘是双生子,关系向来很好,周氏和鹿琼一听这话都面色一变,她们是知道那些“无赖”的厉害的。

        周氏当机立断,吩咐了小厮去通知俞县令,又叫了护卫跟她出门。

        鹿琼忙道:“我也跟着夫人去看看。”

        俞五娘如何不说,至少俞县令对谢秀才是不错的,鹿琼还是决定帮忙。

        刚刚谈话里就能听出来,周氏是从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家闺秀,鹿琼怕周氏对某些地痞无赖的手段并不了解,一起吃了亏。

        而书房里,谢子介和俞县令的谈话也到了尾声。

        “如今按察使大人还没有离开,而新通判又是这样的性子,由此可见,”谢子介指了指天上,低声道,“龙虎相斗,府尊如今离去也是一件好事儿。”

        在下面的人总是被波及的,俞县令恍然大悟,自己已经做了十来年县令,自然也不缺这么一两年,不错,江平出身是比不上石家那种庞然大物的,可是只要他好好干,在退休之前坐上一任通判还是很有希望的。

        这可要比这一任风险极大的通判好多了,就像谢子介说的那样,白九未除,如今一个通判已经被搞了下来,可见之后这边还要有新的暗流汹涌。

        “可是江家主的意思?”俞县令好奇问道。

        谢子介含笑点了点头,这个时候江大的名头是要比他一个表面上的寒门书生好用太多的。

        而对于谢子介来说,新通判来自石家,也要比新通判,是俞县令好了太多。

        这次通判之位,他他也有自己的猜测,列了四个人的名单,俞县令和这位石通判都在其中,但石家子是排在最末尾的。

        因为他并不觉得御座上的人能够信任石家。

        直到现在谢子介也不认为石家和天家能真的君臣相合,但是来的人是石家人,对他来说反而简单了,毕竟包括于县令在内的其余三个人与他的计划其实是毫无关系的,但是石家本来也是他的目标之一。

        一网打尽,总是要来得令人松快。

        这些话就不必出口了,俞县令正要请他一同去吃饭,就听见小厮慌慌张张的来报:“老爷!老爷!五小姐偷偷出门了!夫人和贵客夫人去追了!”

        这时候周氏和鹿琼还有俞家的护卫们,已经来到了铺子旁边,现在这里是一片狼藉,但是也没有俞五娘的身影,几个“无赖”懒洋洋坐在店铺折了的旗子上,鹰一样的眼睛似乎在逡巡什么,周氏已经被吓得牙关打颤,鹿琼反而镇静下来。

        家丁们来者不善,俞五娘落入他们手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但他们真的能把俞五娘运出城吗?

        肯定不能,时间不够,甚至恐怕俞五娘还在这一片,因为家丁人少了。

        她和周氏说了两句,周氏愣了愣,还是点头了,按理说,她该拒绝的,毕竟鹿琼要做的太危险,但周氏一片慈母心肠,比起贵客安危,她还是更希望能救下自己的女儿。

        四五个护卫跟着鹿琼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而周氏鼓足了勇气,对着那些无赖道:“你们是什么人!赔我家铺子钱!”

        一个“无赖”撩了下眼皮,知道周氏根本不是为了铺子来的,漫不经心:“老夫人,我们不想动你,你不是还有个女儿么?丢了这个蠢货,你该高兴才对。”

        这话蛮横到了极点,还暗含威胁,周氏气得直打哆嗦,她现在只能祈祷鹿琼那边顺利,周氏跟着丈夫周转了几个县,知道这些地痞多么难对付,一般都是能避就避开的,可万万没想到,还是有避不开这一天。

        她强作镇定,一边试探这些“无赖”,一边拖延时间。

        鹿琼先去找了就在铺子旁边的管事,听说是县令的女儿出事,管事吓了一跳,一点也不敢隐瞒,按照管事的说法,那些人是五天前来的,租了个无人住的大院子,之后就是现在的样子了。

        鹿琼问清了院子的距离,心里一沉,这个路程,俞五娘是过不去的。

        线索一下子断了,鹿琼反而冷静下来,她记得谢子介说过,江六经常在一个茶坊,如果说这群砸了铺子的是假无赖,那江六就是这片的地头蛇了。

        出于谨慎,她没有让护卫们进茶坊,江六果然在,听说了因果后眼睛闪了闪,又听说县令的护卫在巷子外等候,笑容便真切了很多。

        他其实不在意青天大老爷们见到他,但鹿琼这份心思江六还会很受用的。

        这位嫂嫂和她那个嘴里没一句实话,总爱故弄玄虚的夫君比起来,实诚坦率得可爱。

        就算为了谢子介不找他麻烦,江六也会如实告知的,但既然鹿琼是个体贴人,江六也体贴了一把,给出来自己的建议:“既然装作了无赖,这群人在东七巷子肯定有宅子,嫂嫂带好护卫再过去,我就不出茶坊了。”

        把官府的人带去东七巷子,江六就可以滚回蓟北路了。

        鹿琼心想江六可能是不方便和官府的人碰上,向江六道谢完,带着护卫急匆匆去了。

        他们到得很巧,再迟一柱香,俞五娘就要没命了,这四个“无赖”训练有素到可怕的地步,并不放松,也不嬉闹,一双双眼睛扫视四周。

        俞五娘被他们堵着嘴,昏迷在角落里,本来鹿琼发现了“无赖”后,就让一个跑得快的护卫再去叫人,他们还打算等一等,可其中一个“无赖”一皱眉,不知道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提刀朝俞五娘走过去。

        那就必须上了,一群护卫和府兵一同围住了这群人租的院子,纯靠人海战术。

        就算这样,也差点让他们带着俞五娘跑了。

        幸好他们大概是觉得活着的俞五娘更有牵制作用,就没下刀,谢子介带着俞县令直接来了这边,又带来了一些衙役,才控制住局面。

        俞县令他们还要去周氏那边,便让护卫们把鹿琼和俞五娘先送回家中。

        半路上,俞五娘已经醒了,她脸上的确生了些肿块,此时沉默着,忽然流下泪来。

        “是我害了爹爹。”

        鹿琼的确想知道到底为什么被盯上的是俞五娘的铺子,要知道,俞县令的产业,可不止这一处。

        俞五娘哽咽着讲完了事情经过。

        “刚开始是有人说我铺子里的东西有问题,但是这哪有可能呀,”俞五娘很恼火的,“管事的李掌柜对我爹忠心耿耿,本来也是过来帮衬我的,才看不上这几个东西呢。再说我和掌柜的是天天看的,虽说哪会有什么问题。”

        “可他们拿的也的确是我家的瓶子,你可能不知道,”俞五娘苦笑一声,“也就是出了这事我才知道,我家的脂膏看着卖的红火,其实很不好用,买的都是想讨好我爹爹的。我根本不知道他从哪找的瓶子,也许地上就拾起来了。”

        俞五娘当初为了独特,烧制了特殊的瓷瓶,结果却惹来这样的事。

        “我本来是想让爹爹给我做主的,可谁知道这群人这么蛮横,连我爹派来保护我的府兵都得打,后来……”俞五娘垂头丧气,“后来你就知道了。”

        她自嘲道:“我至今不知道是谁动的手,我爹倒是知道,可他不告诉我,只说惹不起。”

        她看向鹿琼:“你遇到这事,会怎么做?”

        才这么一会儿,居然就又活蹦乱跳起来,鹿琼也很佩服俞五娘的精力。

        她想了想,道:“我会记住他们的脸。”

        先活下来,只要记住了脸,以后总会有办法,鹿琼不会选择硬碰硬同归于尽,她碰不起。

        “有道理,”俞五娘眼前一亮,“我记住他们的脸了!”

        “你总有机会再次见到他们的,”鹿琼说。

        俞五娘刚想笑她哪有那么简单,突然意识到了鹿琼的意思,她脸色变得不虞:“你什么意思?”

        俞五娘的确做了打算,这次回去就和父亲说,她要回江平,江平俞家是能给她相看京城高门的。

        她一直都是心比天高的人,这回的事只是让她下定了决心而已。

        鹿琼沉默,她其实也是试探,毕竟俞五娘向来高傲,和温和的六娘不同,俞五娘做出了别的选择。

        鹿琼不会轻易评价别人的选择,人人都有自己的路,她和谢秀才的婚姻戴上权宜之计四个字的时候,就已经也够荒唐了,直到现在她也谈不上喜欢俞五娘,但听到还是心生感慨。

        她们沉默着回到府中。

        俞县令一家肯定还有家事要谈,鹿琼就和谢子介早早告辞了,这天明月光辉,鹿琼转头,就看见谢子介在一片柔和的月华里。

        其实这段日子,鹿琼觉得谢秀才已经活泼了一点,有了人味儿,像陆妈妈口里的少年谢子介了,可今天晚上的谢子介,又退回了他孤冷的月光之中。

        她想了想,问谢子介:“谢秀才,能教我唱早上那首歌吗?诗三百里那首。以前从没听说过诗也能唱呢。”

        诗三百本来就是歌谣,只是随着朝代更迭大部分已经失传,谢子介依然在那片月光里浅笑:“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大部分人是不会唱了,因为还要发古音,调子也少了很多,我也是跟着长辈会一两首曲子。”

        鹿琼并不知道,只有治学诗经广博的大儒,如谢子介的祖父,才能做到这一点,她只是眼睛亮亮的,跟着谢子介唱那婉转的古音。

        那片月光终于暂时败下阵来,谢子介不再是一身孤冷了,而踏进家门那一刻,鹿琼正了脸色。

        “谢秀才,我有件事要跟你说。”

        “嗯?”谢子介示意她说。

        “我以后不能再叫你谢秀才了,你说,我叫你什么好?”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586/586692/6556042.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