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八十年代公主纪事 > 第40章 40.

第40章 40.


李老师帮忙捡起地上的背篓,  把洒出来的东西都装了进去,挂着背上背着。再扶着老奶奶跟在小学生身后慢慢走着。

        “这你孙女呀,瞅着多惹人疼啊。”

        老人见到别人家的孩子总会夸两句的,  更别提眼前的男人还搭了她一把手。

        别说,  她这次没昧着良心夸,  心里真觉得前面这丫头莫名合眼缘,  关键那小脸,  看着就是个有福气,  寻常人家养不出来。

        李老师礼貌微笑:“这是我学生,朋友家的孩子。”

        老奶奶瞪大双眼,  一瘸一拐地走着,  “这才多大啊?”

        然后又立马反应过来了他的身份,面上多了些尊敬:“原来您还是老师啊。”

        李老师觉得她一惊的模样有两分熟悉的感觉,  客气地解释道:“以前是老师,现在只是帮忙给孩子启蒙。”

        “宁宁三岁多,  学校收不了,跟着我提前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而已。”

        老奶奶面露唏嘘,  只觉得这镇上小孩和她们村里的就是不一样哈。他们村里还有八九岁十多岁没钱上学,在村里成天到处晃悠的孩子呢。

        “这孩子肯定聪明。”

        然后骄傲地道:“也是巧,我大外孙女也叫宁宁呢,  算日子也有三岁了。长得也乖生生的,  大大的眼睛哦,还又白!”

        “别看我大外孙女小,也是个聪明的,  一岁的时候,  别人拿糖骗都骗不走,  就是不让外人抱。”

        “前一年,  某个村里的孩子不就因为贪嘴差点被人抱走了吗?还好被同村人看见了,不然啊……”老奶奶砸吧了下嘴。

        “……”穆建宁脚下一个踉跄,好在及时稳住身形。

        “看地走。”李老师叮嘱。

        他倒没把老奶奶的话贴到自己小学生身上去,毕竟另两人没有特殊的反应。

        只当好看的人总是相似的,都能担上同样的形容词。

        礼貌地回夸了老奶奶的外孙女几句。

        三人走了不到十分钟就到了。

        老奶奶也松了一口气,要是距离太远她去打扰也不太好。

        李老师拿出来的也不是什么药水,而是泡的药酒。

        对于老人崴脚这一块,李老师还算有点经验,老奶奶只是不小心扯住了脚筋,李老师动作一番,她没多久就感受疼痛减轻了许多。

        老奶奶感激得不行,赶紧从背篓里摸东西给他们。

        “没啥好东西。”

        给的是一包江米条,应该是看到有孩子。

        关键老奶奶背篓里只有些姜蒜辣椒花椒等调料,过几天要用,家里还差一些。

        这一包还是她打算带回去给孙子他们嘴闲时吃的。

        耽误了人家的时间,又涂了人家的药酒,她不给点什么心里就不爽快。

        李老师不差这些东西,想要拒绝。

        然后就听见老奶奶又不太好意思问他。

        “能借用一下厕所吗?”

        她能跑到这边来摔了这么一跤,主要也是看有没有哪户人家开着门,让她方便一下。

        要是在回村的路上,她可以跑一个坡后面悄悄解决了,可不巧,她要买的东西还没有齐全呢,不能跑到镇口出镇解决了又回来吧。

        偷了一回懒,差点把腿摔给摔断了。

        李老师立马转头:“宁宁,带奶奶去。”

        原以为爱干净的小学生会拒绝,结果她眼也不眨的点头了。

        等两人回来,李老师早把什么江米条忘掉了。

        解决了人生大事,老奶奶动了动脚感受了一下,慢慢走回去是不成问题的,考虑着时间也觉得该走了。

        刚背上背篓,就听见下方传来一道略显幽怨的声音。

        “外婆,我是你大孙女呀。”

        老奶奶:“???”

        李老师:“???”

        老奶奶手一抖,被一声叫得差点又绊倒。

        李老师难得有尴尬的时候,以为小学生是听了他们的话搞着怪。

        扣了扣她的小脑袋瓜,警告着她。

        “别乱认亲戚。”

        老奶奶不介意地挥手:“没事没事,都是小孩子嘛。”

        说完就准备离开。

        然后就听到了小姑娘一本正经地说道:“我妈叫姜爱红,我爸叫穆显叔,你不是我外婆吗?”

        “!!!”

        老奶奶要迈开的脚步立马停住了。

        她微微弯着腰,瞪大眼睛仔仔细细认认真真看了小姑娘的眉眼后,啪地一声拍了自己大腿。

        “这大眼睛,这小嘴巴,哎呦!不就是像咱家爱红的嘴巴眼睛吗?一模一样啊!”

        “天啦,这不就是我大外孙女吗!”

        姜老太太激动地问道:“你咋认出我的啊?”

        穆建宁:“您刚不是提过一嘴吗?我小时候见过您嘞。”

        姜老太太吃惊了。

        “一岁啊,一岁的时候你都记得我啊?”

        穆建宁不谦虚地道:“我打小记忆好。”

        姜老太太想起了她在李老师这里上课的事,原本唏嘘的感叹,一下子变成真诚的夸奖。

        “我大外孙女真了不得啊!”

        看见这一幕婆孙多年未见再相认的戏码。

        李老师难得地又沉默了。

        谁又能想到,开头对自己大外孙女熟稔夸奖的外婆认不出外孙女来,反而是只看过外婆一面的三岁外孙女率先认出了外婆?

        这下子姜老太太是真一时半会走不了了。

        姜老太太现在是对大外孙女好奇得紧,打听着情况。

        姜老太太一生一共生了四儿两女,养活了的只有三儿一女,姜爱红排老幺。

        姜家是个比较严格的人家,准确来说严格的是姜老头儿这个人。

        比起三个哥哥,姜爱红这个闺女,从小到大过得竟还要自由一点。

        因为在姜老头儿的思想里,闺女长大后就是泼出去的水,始终要嫁出去的,嫁出去了就代表是别人家的媳妇,也不归他管教了。

        但三个儿子是不一样的,三个儿子都是一辈子姓姜的,生的孩子也都是姓姜,于是他的严格全都放在了他们身上。

        姜家三兄弟从小到大基本是在姜老头儿的棍棒下长大的。

        去河里摸鱼捉虾游泳,打!

        天天在村里鸡嫌狗憎,打!

        学校上课被老师批评,打!

        不事先写完作业就玩,打!

        饭桌上吧唧嘴,舔筷子,扒拉菜,甚至在姜老头儿动筷前先伸了筷子,使劲儿打!

        可惜在他这么严厉的教导下,姜家三兄弟也始终不是学习上那块料。

        于是到了十二三岁的年纪,姜老头儿又一个个把儿子们相继赶到地里,开始跟着他学种地。

        同样保持着严格的水准,他不下工回家,三个儿子就必须跟着在地里干,这就是他们走不了学习那条路后要经受的苦果。

        既然学习搞不好,那就尽早适应下地干活的日子吧。

        硬是把三个儿子培养成了村子里里外外都夸赞的老实敦厚、勤劳能干之人。

        姜家三兄弟并不丑,虽达不到妹妹姜爱红能称作村花那地步,但整个人看上去都还是端端正正,看得顺眼的那种。

        再加上有好名声的加持,三兄弟的婚姻大事解决得倒很顺利。

        三个媳妇正式进了家门,姜家才真正热闹了起来。

        姜家的事一向是姜老头儿做主,姜老太太和三个儿子也早已习惯了他的性子。

        但三个儿媳妇并不是啊。

        她们嫁过来之前有想过会和婆婆闹矛盾,也许会和婆婆在某方面的意见上不和。

        却没想到多事的不是婆婆,而是公公!

        村里很少有人家讲究饭桌上的吃相问题的,只要不太过分,也没人去管你。

        前几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没分家,一大家人住一起吃喝,很多时候吃饭都像打仗一样。

        尤其是去坐席的时候,肉菜端上来,手一慢了什么都没有了。

        三个儿媳妇虽不至于一哄而上抢着吃,但还是有翻菜找肉的习惯,还有轻微地吧唧嘴。

        姜老头儿就这个问题,曾当着全家所有人的面,把三个儿媳妇严厉批评得面红耳赤。

        第二天连夹菜都不敢夹了。

        这点暂不说,让姜家彻底热闹起来的还得是姜老头儿坚持的嫁出去的闺女就是泼出去的水的观点。

        在他看来,三个儿媳妇已经是姜家的人了,那么就该安安稳稳在姜家过日子,除了过年过节,其他日子都没必要回娘家。

        不巧的是,三个媳妇的娘家都离得不远,要么一两个月总回娘家一两次,要么就约着娘家人一起赶市集。

        姜老头儿就看不惯了,指责儿媳妇回去得太勤,和娘家牵扯得太深,不该插手娘家那边的事儿。

        儿媳妇回娘家总不能每次都空着手回去吧,这在姜老头儿看来就是用婆家的东西去补贴娘家了,万万不该的。

        就算儿媳妇回来时又带回了娘家给的东西,他仍然是不高兴的。

        他不是心疼拿出去的东西,也不是想贪儿媳妇带回来的东西,他就是打心底地认为这不合规矩。

        当年女婿穆显叔一个人带着外孙儿来拜年,非给他们包了个大红包。结果等到外孙女穆建宁满一岁时,添了些钱还回去了一个更大的。

        他是半点都不占已经嫁出去的闺女便宜的。

        姜老头儿的标准不单单是对别人要求,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的。

        这么些年来,姜老太太见到大外孙女一眼认不出,也有这个原因在。

        在穆建宁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新年,因为生病没有去姜家拜年,姜爱红他们被吓了一大跳,直至后面两年也同样没有带闺女拜年,想着等她长大一些更方便。

        穆建宁不去,姜家人无事的时候从不会主动登穆家的门,孩子还小,变样得快,也就造成了今天婆孙俩见面一时却认不出的局面。

        多亏了穆建宁不是真的小孩,能记得两年前的一面之缘。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1665/1665870/6768987.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