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87章 开始出海

第87章 开始出海


第87章  开始出海

        【回归倒计时:239天14时37分26秒】

        今日曹玮没有去制造局,他前一日已经将所有的事宜安排好,宋平赵恒他们按部就班的完成即可。

        另一边严震直已经开始派人在制造局旁边建造开海局,曹玮是帮不上忙的,索性在家清闲一日,带着曹英到了村子北边的小溪处钓鱼。

        终日忙于研造火车和炼钢,曹玮确实很长时间没有这样清闲过了。

        几个月前,他还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农夫,现在他却已经手中掌管着事关大明上下的制造局,研造火车和炼铁,甚至于不久以后的开海局造船也要掺和进去。

        往日的一切还历历在目,曹玮回想起来都有些唏嘘。

        曹英静静的持竿坐立,目不斜视得盯着溪面。

        之前曹玮也曾带着曹英钓过鱼,说起来曹英比曹玮更有钓鱼的天分,他能耐得住性子,自从坐下之后,就一直没有再开口说话,短短半个时辰,曹英的竹篓里面已经装了三条鱼,而曹玮还只有一条。

        “哗啦。”

        古代商会内部架构主要以宗族亲缘组织为主,就像徽商和淮商,他们各成一派,有自己的商会,其中大部分人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是为老乡,有着相同的口音,彼此更加信任一些。

        “另外,商人行商提高经济,也可以视作生产力的提升,开海之后,商人们可到各国行商,大明的丝绸和瓷器在海外异国都是千金难求之物,商人便可获得巨大利益,而这份利益,终究要回归到大明。”

        一万两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或许是个天文数字,但对于那些奸商来说,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咬咬牙绝对都能拿的出来。

        朱元璋哪里不知道曹玮在想什么,无奈的笑着指了指他,“伱制造局的扩建咱许了,择日就让工部派人去,你有什么法子就说吧。”

        “这样不仅能规范管理众多商人,还能让他们让利一部分给朝廷,这个办法好啊!”朱元璋连连点头。

        这多半是朱元璋在跟曹英不时的书信中所说。

        在开海局日夜赶工加点的忙碌下,一百艘附和标准的战船成功下水!

        终于,有财大气粗的商人按耐不住,跑到开海局购置了出海令,并获得一面开海局特制的旗帜。

        朱元璋看着满桌子的鱼,忍不住狠狠瞪了曹玮一眼。

        曹英更是长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愣愣的盯着自己父亲,好像是第一天认识曹玮一般。

        朱元璋倒是欣赏曹玮的提议,这些商人赚了那么多钱,多交点税怎么了?

        “出海令,嗯……是个好东西。”朱元璋点着头说道。

        但曹英转念想了想民间那些奸商的所作所为,又感觉曹玮做的对,那些哄抬物价压榨百姓的奸商不值得同情。

        曹玮点点头,继续说:

        “开海之后,商人们要出海,海关税也要进行调整,以往市舶司只抽取十之一二的税率,可酌情再度上调一成,毕竟这些商人都太有钱了。”

        “这个法子,不错!”

        曹玮想了想,“这个问题,自是有办法解决的,只是……”说到一半,曹玮卖起了关子。

        明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吃东西费劲,还做了一桌子鱼,岂不是成心为难自己?

        最终朱元璋在嘬了半天,剔了半天鱼刺之后,也只吃了个半饱,只好端起鱼汤痛饮。

        交税,捐款……

        这就导致了,虽然朝廷也能干涉商会,但却不能有效的完全管控。

        最初的阶段,战船和商船的比例是十比一,这是为了日后大明海军组建完成之后,有足够的战船使用。

        朱元璋听着,眸子里一抹精光越来越亮。

        “至于没有出海令的商船,朝廷也不会禁止他们出海,只是出海入港的关税还要再上调一成,且他们在海外遇到险难,或是碰到海盗劫掠,不会受大明海军的庇护,毕竟开海以后,出海得商人一定不在少数,海军应当优先庇护那些买了出海令的商船。”

        “父亲成立制造局,研造火车、炼钢、都是在提升大明的生产力,虽然一时不怎么显著,但假以时日定能显现出其作用。”

        能在商会中任职副会长和管事,手中有了权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给予自己人方便,获得更多的利益。

        <div  class="contentadv">        曹玮给出的方法,就是利用商人们重利的心理,想要通过职位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得先给朝廷做贡献。

        父亲……也太黑心了些。

        一个商人购买出海令是一万两,十个就是十万,一百个就是百万两!

        曹玮却还没说完,再次出声道:

        “此时出海令售价一万两只是个开始,那些商人带着货物出海,肯定比在大明国内赚的更多,届时出海令就可以买到两万、五万、甚至十万两一份!”

        【回归倒计时:224天11时16分45秒】

        “那英儿你觉得,大明重新开海,是好事还是坏事?”

        十万两十份得出海令,他怎么敢想的?

        若是出海令到了十万两一份的程度,那么……卖出十份就是百万两啊!

        朱元璋似乎已经看到,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无数的银钱飞入朝廷的国库之中。

        朱元璋听着,呼吸都有些粗重了,目光也更加炽热!

        他原本以为自己对那些商人已经够狠了,却没想到曹玮这小子心更黑!

        又是一个半月时间匆匆而过,朝廷从各地抽调和招募的士兵共计四十万,大明海军正式成立。

        曹玮所说的,就是现代商业的一点影子,商会之中必须要有朝廷官府的人,而且要担负商会主要职位,说一不二!但凡有什么政策变更,必须在商会之中顺利贯彻下去,不能有一丝一毫阻碍!

        “这样真的能行?”朱元璋疑问道。

        “还有……”曹英说着,看了一眼曹玮。

        “万一那些商人牟取暴利之后,自成一派为富不仁,又当如何?”

        现代的税收,到了一定额度之后,几乎都是折一半的!

        有了解决商人做大的方法,朱元璋很是高兴,要跟自己大孙子一起吃个午饭。

        “问的好,咱也想问这个问题。”一道声音从曹玮父子儿子背后响起,曹英扭头一看,正是许久未见的朱元璋,在他身后还跟着蒋瓛。

        这下商人们左右为难,一方面是舍不得一万两白银,除非是那种家大业大得商贾,否则任谁去看,一万两也不是个小数目。

        “听人讲过。”曹英答道。

        “英儿,近两日都在传陛下要重新开海,你可知道此事?”曹玮忽然问道。

        曹玮嘿嘿一笑,“其实也简单,商人们都有商会管理,朝廷只要在商会中安插专职官员管理即可。”

        并且一人在一个职位上最多只能任期三年,三年一过,就会有其他的商人为了上位,再次给朝廷做贡献,一轮又一轮……

        此时官府再次放话,商人不购置出海令也可出海经商,但将不受大明海军的庇护,遇到海贼只能自求多福。

        时近中午,朱元璋便跟着曹玮父子回到家中。

        开海局是朝廷正式部门,规模做的相当大,并一次性招收各地匠人五千余名,全力造船。

        开海局的建立和炼钢厂的扩建也已经完成,开海局开始正式造船。

        同样的丝绸和瓷器,在海外能赚取的利益,是在大明国内的十倍甚至数十倍不止!

        接着,海关税收的调整和出海令发行的旨意也被朱元璋放了出来。

        “另外,朝廷可针对商人售卖出海令,一万两一份,由朝廷审批,有了出海令的商船,可树一杆旗帜,无论在海外何处,都会受到大明海军的庇护,让它们免于海盗的侵袭,商船于海上碰撞破损,或遇难搁浅之后,海军也会前往救助,当然,救助也是要收钱的。”

        朝廷开始组建海军,不仅仅从各地军伍中抽调水性好的士兵,还在全国各地招募。

        “还有吗?”朱元璋十分满意,再次开口问道。

        “除此之外,还要在商会中划分具体职位,会长、副会长、以及数名总管,除开会长是听从朝廷之命就任,其余职位,一人只能在其职位上任期三年,三年一过选拔其他人接任,谁做的好,交的税多,给朝廷捐的款多,便选谁接任。”

        同时,允许商人出海经商的旨意也放了出来,大明的的商人们无不为之沸腾!

        出海经商可比在大明国内利润高的太多了!

        曾经只是一道贩盐令,就让江淮一带的盐商们赚的肥头大耳,但他们富起来之后都做了什么?只是想一想,朱元璋都恨不得把那些奸商都剥皮充草!

        此时朱元璋绝意开海是为了大明,但不想出个办法去管控那些奸商是万万不行的。

        “刚才英儿问的那个问题,咱也很想知道,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而此时商人社会地位较低,朝廷自持甚高,是不会过多跟商人或者商会这些机构掺和的。

        吃过饭后,朱元璋便带着蒋瓛离开了,他今日下了朝便来找曹玮,还有一大堆政务等着他呢。

        这下朱元璋都有些惊了。

        “但是父亲,孩儿思来想去,开海一事,除了添置海军部署,增强大明海上力量,就只有商人可借此获利。”

        曹玮撇撇嘴,这也算高?

        回到家后,曹玮忙活了一阵子,将今日钓上来的鱼做成了几道菜,糖醋、红烧、油炸、还有一锅鱼汤。

        曹玮听到这里,哑然失笑。

        “十万两?这可能吗?”

        曹玮听完嘴角抽了抽,感情在这等着自己呢。

        曹英略一思索,“孩儿觉得,开海对大明是好事,父亲曾经说过,国家发展以及强大与否,生产力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

        曹玮咂了咂嘴,行,儿子比老子有本事。

        商人们再次哗然!

        税收提高一成!

        出海令要一万两一份!

        一时之间,众多商人们难以接受,到处都是抱怨的声音。

        “开海也是如此,孩儿知道大明沿海之地一直被倭寇犯边,沿海之地的百姓多遭磨难,大明开海组建海军,便能有效的抑制倭寇侵袭。”

        既然开海这个提议是曹玮最先提出的,那就让他去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开海局要你和严震直合力,那这些事情就由你俩去做,具体事宜商量好了之后来找咱就行,咱给你们拟旨。”

        “皇爷爷,”曹英站起身,十分乖巧的叫了一声。

        曹玮也站起身子,“陛下。”

        曹英再次抽竿而起,又是一条活蹦乱跳的肥鱼被装进竹篓中。

        此时众人的关系都几乎摆到明面上了,朱元璋也无须再遮遮掩掩,只是这样子几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尴尬。

        曹玮是个人才,朱元璋自始至终都清楚这一点,自然不会浪费曹玮的聪明才智。

        但若不购置禁海令,日后出海遇到海盗如何是好?

        商人就是这样,他们不舍得掏钱给自己上个保险,又不甘心放弃海外市场巨大的利益。

        曹英皱着眉,“关税上调一成?会不会太高了?”

        半个月后。

        曹英在一旁听着,怔怔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蒋瓛在稍微远点的地方站定,眼观鼻鼻观心。

        “奸商奸商,不商不奸,若他们能在海外一年赚取数十万两,或者更多,自然也就舍得十万两来买一份出海令。”

        在商会中安插朝廷官员,虽然听起来有失身份,但只要有用,也不是不可行。

        因为出身的原因,朱元璋是极其不想看到那些奸商做大的。

        朱元璋慈爱的笑着拍了拍曹英的后背,尔后转头看向曹玮。

        “海外还有着许多大明没有的珍稀之物,开海便可将其带回大明,以补空缺。”

        就算是来自同一个地方,同为老乡,商会之中肯定也有不同的利益阵营,俗话说有人的话地方就有江湖,商会这种充满各种利益往来之地更是少不了尔虞我诈。

        待那商人走后,曹玮对着严震直说道:“你看,总有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严震直点点头,终于松了口气。

        此前一个半月,一个商户都没来购置出海令,可把他给急坏了,现在终于开了个好头。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2290/2290413/116246610.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