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86章 开海!建开海局!

第86章 开海!建开海局!


第86章  开海!建开海局!

        曹玮和朱棣两人都在不安焦急的等待。

        但朱元璋却捧着那份万民血书,像是入了神一般看个没完,只是他始终面无表情,让人无从揣摩他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半晌,

        朱元璋终于放下手中的万民血书,却再次拿起那份联名奏本,比第一次更细致的,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的脸色竟缓和了不少。

        他初一开始看那份联名奏本,只觉得这些福建地方官员在无端生事,就算要开海,那也得他说了才算,这些官员联名写这奏本算什么,逼宫?

        范谦和张机是没有这么大的胆子的,肯定是有人撺掇。

        而从中撺掇的这个人也不用想,一定就是朱棣。

        自己的儿子联合自己的臣子来向自己请求开海,向自己逼宫,朱元璋的怒火一下就窜上来了!

        这说法听起来是为大明着想,十分伟光正,但却根本不管大明沿海之地百姓们的死活。

        难道他真要破例一次?

        思虑良久,朱元璋如释重负般的吐出一口气。

        此时得制造局分为两个大院,一个是原本的制造局,另一个也可以说是炼钢厂,里面有二十个焦化反应炉,和一座每日不断产钢的平炉。

        “开海于大明有百利而无害,儿臣希望能早日开海,沿海之地的百姓便能早一日免受倭寇侵扰。”朱棣拱着手,大大方方的承认。

        又看了一遍联名奏本,朱元璋终于看出了范谦张机和一众福建官员的真情实意!

        朱元璋这才清醒过来,他端坐在应天皇城里的时间太长了,曾经身为百姓的疾苦,他有些忘却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骨子里本能得对岛国倭人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绪。

        开海!

        他实在是无法抵挡海外高产粮食和金矿银矿的诱惑,不就是破例一次?能给大明换来如此大的利益,朱元璋觉得是值得的!

        这个决定,如果是刚刚开国血气方刚说一不二的朱元璋,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曹玮听到这里直嘬牙花子,这黄子澄是不咬人但膈应人啊!

        感情他不是福建受倭寇侵袭的百姓,站着说话不腰疼。

        “地方不够了就扩建嘛,无非是再造一圈院子而已,”曹玮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再说了,这炼钢厂炼出来的钢材若是不够用,耽误的不还是朝廷的事?”

        “黄子澄这厮真是个猪脑袋!”曹玮吐槽了一句。

        看来那日给朱棣画的大饼起作用了,只是朱棣行事太过激进,直接搞一份血书拿到朱元璋面前,若激怒了朱元璋只怕会起反作用,曹玮心中暗忖。

        但问题还是当初的禁海令,他身为大明皇帝一言九鼎,怎能自己破了自己的禁令?

        自古以来,皇帝下达的政策,鲜有皇帝自己再破除的,这于皇帝的威严有关。

        以此时倭国的国力,敢这样放任倭寇侵袭大明,也称得上是丧心病狂了,要知道,若不是一直被北元牵扯精力,以大明的国力可以把倭国吊起来打十个来回有余!

        不过曹玮向来是无利不起早的性子,此时老朱要他做事,不要点好处可不行。

        “十个。”

        大明立国至今二十五年,沿海之地的百姓就遭受倭寇的侵袭二十五年!

        若不是逼的没办法了,范谦和张机却对不敢写这份奏本!那些百姓们绝对不会摁下自己的血手印!

        严震直点点头,“此时我去与陛下商议,你要再建几座平炉?”

        细想之下,历朝历代,倭国好像真如曹玮所说的那样,中原强大他臣服,中原式微他便翻脸。

        其中就有大明第一猪队友黄子澄,他带领着一群翰林院腐儒,像是读书把脑子读傻了,纸上谈兵都谈不明白,只是苦苦哀求朱元璋稳妥行事,以免增加朝廷不必要的开支,避免劳民伤财。

        按照曹玮说的,海外有亩产千斤的粮食,有取之不尽的金银矿脉,这些足以让他这个大明皇帝心动。

        此时曹玮可以说已经十分轻松了,研造火车有赵恒带队,炼钢厂这边有宋平盯着,曹玮每天的工作只剩四处转转。

        曹玮顿时咧了嘴,“简单,派人再给我造几个平炉,这次规模就要大了。”

        严震直也看不上黄子澄,但并未接话,而是说道,“陛下决意开海,成立开海局,此事要工部与你制造局合力。”

        “开海当然要有船才行,开海局负责造船,战船商船都要造,其他的具体事宜,还要跟陛下再敲定之后细说。”严震直说道。

        然而当朱元璋看到那份万民血书,却犹如当头棒喝!

        那一个个密密麻麻的血手印,任谁看了都绝不可能保持淡然。

        他心情沉重……

        “十个?造那么多做什么?再说你这地方也不够啊!”严震直有些无奈,曹玮这属于狮子大开口了。

        朱元璋看了曹玮一眼。

        朱元璋要开海!

        当天中午严震直来到制造局,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跟曹玮说了出来。

        将事情交代完,严震直便离开了制造局。

        朱棣如此急于开海,若说其中没有曹玮的原因朱元璋是无论如何也不信的,毕竟最初开海一事就是曹玮提出来的。

        曹玮摆出了一脸难办的模样,“陛下的意思是用我制造局的钢材来造船,可现在只有一个平炉,规模也不大,产量太低,加上另一边研造火车,制造铁轨也要用钢,一个平炉完全不够用啊!”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大明更强,既然开海同样是如此,那为什么不做?

        他已经一大把年纪了,皇帝威严可以先放一放,只要能给他的大孙子曹英铺一条更好的路,一切都是值得的。

        严震直差点跳了起来,瞪着大眼睛惊叫道:“多少?!”

        “我会上报陛下,但成与不成就要看陛下了。”

        但除了他,别人又不能实现大明开海。

        严震直清楚曹玮的性子,现在是借着势头要好处呢。

        最终朱元璋还是没有明确表态,曹玮和朱棣只能先行告退。

        严震直看曹玮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嘿嘿笑道:

        “伱猜后来怎么着?陛下猛然扔出一份奏本和一份奏本万民血书出来,指着他们的鼻子要他们给出一个解决之法,或者直接让他们去福建任职,除掉倭寇之患,呵!一下子,这群人全都闭嘴了。”

        用手指点了点桌案上的奏本和条幅,朱元璋看向朱棣:“这些,都是你弄的?”

        曹玮一愣,老朱又给自己找了个活儿?

        “开海局主要负责什么?”

        “你想开海?”朱元璋突然出声,看向的是朱棣。

        曹玮默然的点点头,朱元璋还是有魄力的。

        朱元璋在大殿之上提起开海,群臣哗然!有不少人劝朱元璋三思。

        这小子也紧张啊,朱元璋面无表情,心中失笑。

        朱元璋忽然那你给我理解曹玮这句话了。

        之前朱棣表态不再争储,朱元璋是十分开心的,但现在朱棣这么做,他又想干什么?

        还有福建得那些地方官员,他们得胆子可真大,竟说什么,一日不开海,福建沿海就一日无宁日。

        其实开海一事,他也颇为心动。

        “这就够了,”曹玮乐呵呵道,“除此之外,制造局再建炼钢炉,还要继续招人。”

        但此时朱棣也对此看不过去,曹玮自然是要帮腔。

        严震直一看曹玮认了死理的模样,就知道说再多也是无用,只能叹口气道:

        虽然没有亲眼看到,但曹玮可以感受出来当时朝堂上剑拔弩张的氛围,那些人若不是把朱元璋给逼急了,朱元璋又怎么会把那满是血手印的条幅给拿出来?

        也就是朱元璋真打定了主意开海,否则黄子澄这些腐儒们一闹,说不好开海一事真就搁置了。

        “十个。”曹玮再次说道。

        但如今的朱元璋已经经历了太多,许多事也看的更加透彻。

        其实曹玮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没有他进行最初的研造工作引导,无论是火车还是炼钢厂的进度都不会这么快。

        “燕王殿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实在是草民的榜样,”曹玮悄声抬了朱棣一手。

        曹玮一听倭寇,顿时皱起了眉。

        就是在这样悬殊的实力差距之下,倭国却像是根本不怕死一样,一直去挠大明这头老虎的屁股!

        倭国人的劣根性……

        朱元璋透过这份万民血书,似乎看到了福建、江浙等沿海之地百姓的水深火热。

        “此时倭国敢放任倭寇侵袭大明沿海之地,假以时日,若是给了倭国一丝机会,又会做出怎样丧心病狂的事情来犹未可知!陛下,开海强国刻不容缓,发展海军方能保卫大明海岸永世安稳,倭国人狼子野心,应当趁早诛讨其对大明犯下的罪行!”

        以曹玮的标准来看,这平炉的规模不大,但那是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看。

        抬头瞥了朱棣一眼,能从对方的脸上看出一丝局促。

        他现在终日想的是大明国策,抵抗外敌,却疏忽了普通百姓在面对倭寇时是没有反抗之力的。

        还说什么碰上管门人员,这奏本就是他一力促成的。

        看着奏本上面写的一桩桩一件件倭寇的罪行,朱元璋却怒不起来了。

        似乎什么时候都不缺少这种人,他们不去思考朱元璋为什么要开海,张口闭口就是太过冒险,旧制不可更改。

        “那要如何做?”

        “陛下,燕王殿下说的有理,自古以来,倭国一直是我中原的属国,然而倭国人狼子野心,中原强大时他们乖乖臣服,中原混乱时便露出他们本来的面目,侵犯中原,此等民族的根性实在是太过恶劣,决不能放任不管!”

        只不过这些事情研造成了之后,就是简单的重复工作,曹玮这个制造局的领导者终于可以清闲清闲。

        其实整座平炉厂房占地也有寻常两个院子大,整个炼钢厂的大院最多也就只能容纳三座平炉厂房。

        “儿臣并未离开应天,是让府中之人去了福建,”朱棣回答道,尔后再次拱手,“父皇,倭寇侵扰沿海之地,大明唯有开海才能永绝后患。”

        曹玮一顿连珠炮得说完,朱元璋略微有些吃惊。

        “一百人大概够了,”曹玮琢磨着说道。

        “要招多少人?”

        其实他对朱元璋提议开海,本就是想让大明有朝一日能兵指倭国,但朱元璋曾将倭国列于不征之国,想要做到这一点无疑是有难度的。

        曹玮明白了,老朱这是看自己的平炉炼钢法成了,造船要用钢材,就把自己给自己扯进去了。

        在朱元璋的眼里,曹玮一直都是懒散不羁的样子,此时突然正色起来,且还多倭国有如此深的敌意。

        <div  class="contentadv">        难道……倭国真有如此大的隐患?

        无视了曹玮对朱棣的吹捧,朱元璋开始思索。

        现在朱元璋面临的境况就是,若要开海,就一定会破了自己的禁海令……

        若不是朱棣将这两样东西带到自己眼前,他或许依旧以为一切安好。

        一旁的曹玮这才明白,这又是奏本又是血书的,原来是朱棣存了心要早日开海。

        曹玮原以为照朱元璋的态度,开海之事已经吹了,却不料第二天一则消息从皇宫由内而外的辐射开来。

        他们渴求大明开海,其实只是想让大明能为他们抵御倭寇的侵袭。

        开海这个话题才提出不久,朱棣就把福建官员的奏本拿过来了,动作倒是利索。

        严震直点点头,“我会一起上报于陛下。”

        然而还没清闲多久,朱元璋就又拉着曹玮掺和开海局的造船事宜。

        这事要说起来,比研造火车和炼钢厂简单的多,因为大明之前是有造船的匠人的,当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之时,打的就是水战,当时大明的海军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只不过大明禁海之后,也就没了海军这一战斗力量,这在曹玮看来,属于是自断一臂。

        好在现在朱元璋选择重新开海,由于禁海时间短,再造战船的难度不算很大,开海局造船会招造船的匠人,曹玮的制造局,只用提供足够的钢材,以供造船只用便可。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2290/2290413/116246612.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