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247章 废掉诸王,朕没有开玩笑!

第247章 废掉诸王,朕没有开玩笑!


第247章  废掉诸王,朕没有开玩笑!

        曹玮再度开口:“起初,分封诸王,乃是天子宣誓自身王权之举,后来秦一统天下,又经过几次诸王之乱,异姓王逐渐消失,一朝的皇权也更加稳固。”

        “但无论是异姓王还是同姓之王,皇帝要求他们履行的职责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维护边地安宁。”

        “所以,皇帝会允许藩王手中持有一定的兵权,兵权的多少,也取决于藩地的不同特性,多平和少战乱之地,兵力较少,反之亦然。”

        这么浅显的道理,朱雄英自然是明白的,大明藩王都有三护卫,但三护卫的人数却不相同,就好比宁王朱权的封地在大宁(今蒙古宁城一带),朱元璋自然就给他最多的兵力部署。

        “当然,这是以前,”曹玮说道,“曾经人们赶路或是行军,只有步行骑马,便是相邻两个省地之间的路程,最少也需要十天半个月,这是因为无论是人还是马匹,都需要休息。”

        “如今大明的铁路正在修建,从应天府到河南的铁路,单程只需要三天时间,如此恐怖的运输效率,甚至可以说是转瞬即达。”

        “就算日后陛下将各个边地的兵力收拢回来,也不惧边地突发战事,只要边地驻军能坚守上三五日,援军到达,一切危机自荡然无存。”

        “若是边地驻军无法坚守这三五日呢?”朱雄英将心中的顾虑问了出来,他担心将边地的兵力大规模抽调之后,会造成地方兵力的大幅度衰退,无法应对突发危机。

        曹玮看了他一眼,眼含笑意道:“地方上只是少了相应的兵力,城池还在,况且我大明如今船坚炮利,如果驻军连三五日都坚守不了,那么陛下应当好好问一问,那些将军们是如何练的兵。”

        这么做对大明来说百害而无一利,但……想也知道,那些藩王听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来闹,到时候他身上的压力可不轻,毕竟此时他们还是大明的藩王!

        因为到时藩王的威胁已经没了,农民起义也不用说,若有敌国来犯,大明中央发兵,到达地方也就三五天的时间,足以应对。

        这就是曹玮所说的,藩王势力对于皇权的威胁性和制约性。

        朱雄英独自沉思了半晌,越想越觉得可行,目光闪闪发亮。

        况且,在目前大明国力和兵力绝对的压倒性优势之下,有没有他国敢来触大明的霉头都难说,朱雄英自不必杞人忧天,全心发展建设大明就好。

        朱雄英面色沉重,回忆起他看过的史书,好像无论哪个朝代,都不缺藩王造反的例子,要么就是藩王势力太大,盘踞一方,不听皇帝调令,所以中原历史上的多数皇帝,都热衷于削藩这一举动,而每一次削藩,都将会是国家的一场动荡。

        之所以洪武年间会有农民起义,多数原因也是大明的生产力太低,一些穷苦之地的百姓过的生活不如人意。

        到了洪武二十九年至今,有了曹玮研发的高产粮食,和从海外寻回的高产作物,普及开来之后,已经看不到农民起义的影子了。

        但话又说回来。

        “自古以来,虽然因为皇权不能下乡的问题,皇帝需要一众王侯帮助自己镇守地方,但那些王侯手中的兵力,对于皇帝来说,何尝不是一种不稳定因素?”

        “当然,做任何事都是要有代价的,这么做的代价,就是要让大明的藩王们,几乎要放弃手中九成利益和权力。”

        “此法可彻底更改分封制,陛下再也不用担心数百年后的大明财政,且消除许多安全隐患,使大明更成铁板一块。”

        最重要的是,大明已经今非昔比,有着足够便携快速的输送能力,即便是把大部分兵权收拢回中央,也不惧绝大多数的突发战事。

        朱雄英听完,沉思着点点头,是啊,就算是只有万人,怎么也能把一座城守上个三五日。

        “太师,如此是解决了大明稳固的问题,但又该如何处理众藩王,革去他们藩王职位,他们不就成了白身?这样的结果,想比他们是不会接受的。”

        而此时曹玮提议的,在大明铁路全部铺设备完毕之后,把军权收拢回来,确实是极大的降低了边地动乱的可能性。

        不过绝大多数的兵民起义,都只是乌合之众,难以成气候,官府很容易就能镇压,跟有组织有规模的藩王造反想比,危害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如若不能,那边是一些人得失责,他这個皇帝就应该板起脸来问责了!

        “还有一个方面,”曹玮似乎是站累了,到旁边那张椅子上坐了下来。

        其实每个朝代,不光有藩王造反,最多的还是农民起义,就在之前的洪武年间,大明也有几处流民百姓,扯起了起义的大旗。

        曹玮道:“所以,臣才会说,臣有一法,却不两全。”

        朱雄英听后,又皱起眉毛。

        “太师,”朱雄英抬起头看向曹玮,忽然无奈的笑了起来。

        “你可真是给朕出了一个难题啊!”

        曹玮有些不好意思,也跟着笑了笑,“世间之事,都好比行万里路,哪有不难的。”

        “好,”朱雄英仿佛是下定了某种决心,“太师今日说的,朕一定铭记于心,为了大明,为了天下人,朕说不得也要当一会仗势欺人的恶人了。”

        曹玮心有所感,又坐了一会儿,便站起身,朝朱雄英拱了拱手。

        “陛下还有政务要处理,臣不便久留,陛下若是没有其他事,臣就告退了。”

        “太师慢走。”朱雄英说完,又吩咐下人送一送曹玮。

        …

        又是暮色渐起,朱雄英终于将面前得所有奏折挨个批阅。

        放下手中的朱笔,他揉了揉眉心,眉前酸痛的感觉逐渐散去。

        之后他又想起今日跟曹玮的一番交谈,于是便起身出了书房,一路来到朱元璋的寝宫。

        如今的朱元璋已经没有太多的体力,基本上不是在床榻上躺着,就是在椅子上躺着。

        朱雄英到来的时候,朱元璋才刚在宫女的搀扶中,从躺椅上挪到床榻坐好。

        “孙儿见过皇爷爷。”朱雄英朝朱元璋躬身行礼。

        朱元璋咧起了嘴,拍了拍一旁的位置,“雄英,过来坐。”

        朱雄英依言坐下,朱元璋才道:

        “金日曹玮去了你书房,都和你说什么了?也说给咱听听。”

        其实朱雄英这次请曹玮入宫,原本也想让朱元璋坐在当场的,可老朱却觉得前两天他对曹玮那么不客气,现在还有些抹不开脸,就独自在寝宫内等待。

        经过这几年得发展,皇宫中已经有大规模数量的电路和照明使用的灯泡。

        此时朱雄英就在屋内灯泡温暖的光晕下,娓娓将今天所发生的一切,都徐徐说来。

        朱元璋不光体力大不如前,连脑力也有很明显的衰退,听完之后,需要好半天的时间才能彻底消化。

        朱雄英也不急,就坐在一旁静静等待。

        直到朱元璋突然出了口气,“呵”了一声。

        <div  class="contentadv">        “曹玮这小子,真是不服不行啊!”

        朱元璋抬起头,看向自己的大孙子,“当年咱以为,咱就是这天底下有聪明的人,所以那些人才都没斗过咱。”

        “现在……咱只庆幸,曹玮这小子比咱晚生了二十年啊,哈哈哈哈。”

        朱雄英知道朱元璋是在开玩笑,也笑道:“曹太师有经国之才,却不一定能争天下,皇爷爷你跟我说曹太师的好话,他可听不见,该记恨你,还是记恨你的。”

        朱元璋被朱雄英这句话逗的哈哈大笑,却突然咳了起来,朱雄英赶忙为其抚背顺气。

        等朱元璋顺过气,又目光如炬的看向自己的好大孙。

        “曹玮今日说的,革去藩王,收拢兵权,雄英你听完是如何想的?”

        提及正事,朱雄英也正了神色,道:

        “按照如今大明的发展道路来看,这么做是顺应时代之举,早晚要进行,避免一切的不稳定因素,是首先要重视的。”

        “所以孙儿觉得,应当像曹太师说的那样去做。”

        “你已经决定了?”

        朱雄英重重点点头,“朕意已决!”这一次,他换了称谓。

        “好!哈哈哈哈,不愧是咱的孙子,这魄力随咱呐!”朱元璋又笑了起来。

        “咱这两日也想了许多,但又一想咱已经没多少天可活了,忽然一些之前看不破的事情,就能看开了。”

        “人这一生,不过短短几十年,许多人都只求一生平安顺遂,这样的要求不过分。”

        “咱在位的时候,就想建立一个可以让所有人都过上好日子的王朝,但如今看来,咱做的还是不够好,差点逼着那些百姓们造咱们朱家的反。”

        “不过大明还有伱,还有曹玮,这是老天给咱最大的眷顾,你们有能力做到咱希望的那样。”

        “至于你的那些王叔……他们才几个人?如何与咱朱家的江山相比?你要革他们的王位,尽管去革!”朱元璋一挥手说道,洒脱不羁到了极点。

        “他们无非就是想要荣华富贵,让他们留在应天,一样给他们荣华富贵,若是他们哪些人要是有心为大明做些事,你去考核他们,有能力的,去做官,去做将军,没有能力的,就让他们不能添乱就是了。”

        “咱们既然坐上了这皇位,就要对得起后人的嘴巴,也要对得起先贤祖宗,可以不留名青史,但一定不能留下骂名。”

        朱雄英听着朱元璋语重心长的说教,一言不发的不断点头。

        “曹玮说的对,咱大明现在有火车,有无线电报,还有飞机,要那些藩王也没啥用了,地方官府应付得来。”

        “还有革去藩王们会产生的问题,是问题就一定有办法解决,你也不必太过忧虑……”

        朱元璋越说越多,越说越杂,越说越乱,说到后面,已经拉起了朱雄英的手。

        “你父亲死的早,这些问题本该让他去头疼,老天却偏要你提前上阵,咱看着你小小年纪,却要背负起整个国家,时常自责不……”

        “好在雄英你也争气,做的很好,你父亲要是在天上看到,一定会很欣慰……”

        “还有曹玮,咱当初本来是打算,在咱走的时候也带上他一起,但这小子,咱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个乱世之人,慢慢的,咱看他竟像看儿子一样了。”

        “就算现在咱想带他陪着自己,但咱也不忍心看你们失去了曹玮伤心呀,还是让他陪着你们……”

        朱雄英听着,不知何时已经红了眼眶,耳边听不到朱元璋的声音,抬起头看去,发现他已睡着了。

        抹了抹眼角,朱雄英招手唤来宫女,服侍着朱元璋躺下。

        皇爷爷,你看着吧,我一定把大明发扬光大!

        ……

        翌日。

        朱雄英夏朝之后,便将还逗留在应天府内的诸位藩王叫了过来。

        “参见陛下。”一众藩王又让书房显得拥挤起来。

        “诸位王叔不必多礼,”朱雄英笑着摆了摆手,而后直接开门见山。

        “朕此次叫诸位王叔过来,是有件事要知会你们。”

        听到这话,一众藩王不明所以。

        有什么事情是需要知会他们所有藩王的?看来不是小事。

        “此事说来话长,却也简单,如今我大明正飞速发展,有了无线电报,火车和飞机,现在各地已经不再需要藩王一职。”

        朱雄英的声音响起,虽然缓慢却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所以,朕打算收回诸位王叔手中的兵权与封地,诸位王叔若是有意继续为朝廷做事,朕可允许你们入朝为官或去军中作将,若是想要清闲,朕也可保你们衣食无忧。”

        朱雄英用简单的几句话,就概括了昨天他与曹玮商讨了半日得出的结果。

        众藩王听后,全部都静默了片刻,互相来回对视,而后忽然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

        “想不到陛下竟是如此风趣的人。”

        “看陛下一脸认真,我还以为他说的是真的呢。”

        “陛下不要开玩笑了,若是陛下舍不得飞机,大不了我们不要便是了。”

        “是啊,陛下你这样吓唬我们,我们可不依啊。”

        ……

        朱雄英沉着的听着,等他们都说完了,再次朗声道:

        “君无戏言,朕没有跟你们开玩笑!收回诸位王叔封地与兵权一事,这几日朕就会拟出个详细章程出来……”

        这下,在场所有藩王脸上都没了笑意,全都沉下脸,盯着面前的朱雄英,周身气息冷的像是冰块一样。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2290/2290413/114608487.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