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吧无错小说 >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 第244章 朱元璋发怒,傻眼的大明藩王

第244章 朱元璋发怒,傻眼的大明藩王


第244章  朱元璋发怒,傻眼的大明藩王

        朱元璋黑着脸,下了逐客令。

        朱雄英立马给曹玮使眼色,示意他先到这里,此事急不得,日后再说。

        其实听到这里,朱雄英的手脚已是一片冰凉,曹玮刚刚算到第四代大明王孙,人数就已经激增至3000人,一年的岁俸,高达一千八百万之多。

        而就算是此时经过曹玮种种折腾,又是开海,又是寻找新作物,不断为大明提升经济,一年的税收,也还到不了两千万。

        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大明一年的税收,还不够支付给诸王的岁俸,这岂不成了个笑话?

        正如曹玮所说的,届时朝廷面临的经济财政压力,将会空前巨大!

        以前曹玮在提出土地工公有的时候,也曾说过诸王不事生产,但那时朱雄英并没有放在心上。

        藩王一共才那么几个,大明还养不起他们?

        可任何事情最怕算计,曹玮如此追根究底的计算了一番,直接把两三百年以后,大明将会面临的巨大经济危机,提前揪了出来。

        此财政危机不解,光靠一道土地公有之策,难以让大明真正续命!

        曹玮见状,也知道一口吃不了个胖子,况且这分封的法令,当初是朱元璋制定的,自己在他制定的法令里找出了个天大的窟窿,不亚于驳斥朱元璋这位大明开国皇帝,洪武大帝的脸面。

        朱元璋这么大的年纪了,曹玮如此刺激他,若是气出個好歹来,也是不好的。

        慢慢来吧……曹玮心中想到。

        朱元璋看完谏书大怒,谓叶伯巨以离间天家骨肉之名,下刑部狱,瘐死。

        宋朝这个特殊得朝代不提,秦朝就是以不断变法,最终才能称霸天下,而后的汉、唐,鼎盛时期,空前繁荣,之后也是由于循规蹈矩,一味的按照祖制治天下,最终导致难以收拾的局面。

        事实上,就供养皇亲宗室一法令,曹玮并不是第一个指出问题的人。

        但以后世的结果来看,大明王朝的衰落,与其有着直接的根本关系。

        洪武九年时,有一个浙江宁海人,当时以国子生授平遥县训导,名为叶伯巨,遍览群书,通经学,见识卓越。

        所以曹玮要把这个问题指出来,把大明还没有来得及腐烂的创伤之痕揭开。

        这是因为当时的朱元璋也年轻,脾气暴烈,且十分重视亲情,把家人看的无比重要。

        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诸王这个弊端和痛点被无限放大,假设朱元璋并没有如此分封,而是留下了其他的问题。随着时间彰显了出来,情况大概也差不多,只不过是问题不同罢了。

        纵览史书,每个王朝都有这样的问题,其根本在于国情随着时间变化,制度也要随之改变。

        可皇权制度下的朝代之中,朱元璋是实实在在对百姓最好的,也是对贪官污吏最深恶痛绝的皇帝,大明针对官员贪污的法律,也是最为严苛的。

        也正是因为老朱从小到大的经历,让他把亲人亲情看的太重,制定了这分封制度,后人便言,大明王朝老朱家的天下,是真正的家天下,以一国之力,奉养朱家所有人。

        无论是朱雄英还是朱元璋,他们都是当代之人,要处理的是眼下数不清的问题,只有曹玮这个穿越过来的现代人,知道分封制度会给大明带来怎样的恶果。

        而朱元璋之所以会留下如此大的一个漏洞,曹玮觉得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来解释,就很容易明白了。

        自己辛辛苦苦打了一辈子的仗,又流了多少血,你说我还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享享福?按照当时老朱的脾气,一怒之下杀了叶伯巨也合乎情理。

        朱元璋能从一个碗开局,到坐上皇帝的龙椅,要是说他见识短,肯定是不妥的。

        后上书给朱元璋,言称天下可患者三事:一是分封太侈、二是用刑太繁、三是求治太急。

        叶伯巨上书,其中便指出了分封的问题,跟曹玮此时说的,大差不差,但朱元璋却在盛怒之下,处死叶伯巨。

        分封这个问题,站在此时来看,不过是朱元璋想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能过得好一点。

        这一切都说明了朱元璋心中是装着百姓的,最不济,他也知道让百姓过不好,他朱家的江山就不稳这个道理,因为他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他修改律法,制定法度,在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这份被大明后世君王称为“祖制”的律法,还是十分贴合当时的大明王朝的,否则洪武年大明不会越变越好,永乐年更不会万国来朝。

        朱元璋毕竟只是一个人,就算他做到了九五至尊,也没有成仙成佛,明初那种环境,内忧外患,朱元璋需要头疼的事情太多,他没有去想,三五百年之后,朱家子孙会拖垮整个大明王朝。

        和曹玮想的一样,朱元璋面对这个问题,再一次的盛怒,但终究是没有像对待叶伯巨那样对他,这就是希望。

        或许,今日自己说了这么多,朱元璋的心意能有所改变?

        这也是曹玮心中的希望,他不想三五百年之后,大明会再一次得重蹈覆辙。

        曹玮站起身,恭恭敬敬的朝二人行礼告辞。

        “来人,送一送曹太师,”朱雄英吩咐道。

        朱元璋依旧坐在椅子上,脸色冰冷,看都没看走出去得曹玮一眼,可见其气得不轻。

        至于他是气曹玮如此口无遮拦,还是气当初制定分封法令的自己,就不得而知了。

        待曹玮离去,不等朱雄英开口,朱元璋就自顾的带着宫女回了寝宫。

        朱雄英心乱如麻,坐回书桌后的伏案,却什么也看不进去,曹玮的话语不停的在他耳边盘旋。

        “第三代,六百人……第四代,三千人……光是郡王们一年的岁俸,便有一千八百八十万……”

        “唉……”

        朱雄英放下手中书籍,忧心忡忡。

        “此问题不解,大明何以续命五百年?”

        曹玮所说,乃按照每个藩王产五个子嗣,可朱雄英却清楚的知道,那些藩王怎么可能只生五个后代?只会多不会少。

        如此一来,到不了大明王孙第四代人,大明就要面临分封的恶果。

        一想到将来有一天,自己的某位子孙坐在大明的皇位上,面临诸多藩王伸出的手,难以为继,最终向天下百姓摊下高额赋税……朱雄英就一阵阵的心惊。

        难道,大明的未来,也只是重走一遍元朝的老路?

        朱雄英想的不错,明末时期,百姓们的水深火热和民不聊生,与元末时期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另一边,

        朱元璋回到寝宫,宫女就要打热水来给朱元璋泡脚。

        这是曹玮说过的,每天晚上用热水泡一泡脚,有助于身体的血液循环。

        “不泡了!”朱元璋想起刚才曹玮的那些话,心中难免生出一股抗拒之感。

        宫女战战兢兢的应了句“诺”,随后服侍朱元璋宽衣躺下。

        但朱元璋辗转反侧,却是半点睡意也没有,他想起了叶伯巨。

        <div  class="contentadv">        朱元璋知道自己杀错了,但他错杀之人,何止万计?只是今日曹玮所说之言,与当初的叶伯巨殊途同归,让朱元璋心中生出了一丝不一样的感觉。

        恍惚间,朱元璋将自己心中所想低声说了出来。

        “怎么会这样呢?咱不过是想让咱的子孙们过好日子……”

        朱元璋过过苦日子,所以心中一万个不想让自己的子孙也去过苦日子,他努力了一生,最终坐了皇位,当然想让自己的子子孙孙,世代衣食无忧,这是天下所有为人父母的愿望,无可厚非。

        可如今看来,分封制度不改,朱家的子子孙孙总有一天,会拖垮整个大明王朝。

        “唉……”此时轮到朱元璋叹气了。

        如今大明已经发展到了如此地步,决不能让任何事,任何人阻挡大明继续前进的脚步。

        又转身侧了过去,朱元璋还是没有丁点睡意。

        不知过了多久,忽然朱元璋的声音响起。

        “打热水来,咱要泡脚。”

        宫女很快取来温热的一盆水,伺候着朱元璋泡脚、捏脚,又为其擦干。

        朱元璋复又躺下,没过一会儿眼皮就已经沉的睁不开,闭上眼之前,朱元璋无奈的苦笑一声。

        且说曹玮离开皇宫之后,也是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一背膀的冷汗,是紧张所致。

        朱元璋不可能杀他,因为有朱雄英在,但保不齐朱元璋盛怒之下,令人将自己拉去刑部,打上几十大板。

        回到曹府,朱含茗抱着曹茵来问曹玮有没有用过饭,曹玮点了点头。

        “怎么了?”看出曹玮脸色不好,朱含茗语气温柔的关切问道。

        曹玮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连我也不能说,”朱含茗盯着曹玮。

        曹玮被她盯得受不了,心中一松,便将所有事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朱含茗听后,良久无言。

        “这事干系太大,我帮不了你,”朱含茗说道。

        曹玮又摇摇头,将这些事说出来,其实他的心里就好受多了。

        “不过老爷子也不是那种执迷不悟的人,夫君你不要太过忧虑,给老爷子一些时间想清楚,”朱含茗一边说着,将怀中的曹茵递给曹玮。

        “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她又说了一句。

        曹茵已经睡着了,面容恬静可爱,曹玮看着自己女儿,心中念头越发坚定!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就算是为了曹璘,为了曹茵,还有他们的子孙,也一定要让朱元璋将分封制度修改!

        一夜无话。

        翌日,

        一众藩王等到下了朝,便找到朱雄英,请求能在自己的封地内建设飞机场。

        朱雄英一夜没有睡好,听着一众王叔的声音,只觉得他们吵闹。

        分封这一难题,就已经让朱雄英身心俱疲,哪里有心思去给他们弄飞机场?

        众藩王看朱雄英一直不出声,还以为是他舍不得飞机,于是再次开始撒钱。

        “陛下,这飞机本王不白要,本王向朝廷捐赠五十万白银,这些钱足够再造许多架飞机了。”朱棡说道。

        其他人也反应过来,纷纷“慷慨解囊”。

        “陛下,本王捐赠六十万。”

        “陛下,本王出八十万,可否买来两架飞机?”

        ……

        朱雄英听着众人的叫价,心中再一次感慨,不是曹玮小题大做,而是这些藩王们,他们真的是不事生产,且大手大脚的花钱呐!

        人数少了,尚能为继,人数多了,可不得把大明吃空吗?

        正在一众人七嘴八舌的叫价之时,朱元璋领着宫女来了。

        听闻他的这些儿子,昨日去了科研院,之后又一股脑跑来皇帝的书房,朱元璋就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吵吵什么?”

        朱元璋的声音从背后响起,藩王们赶紧噤了声,而后向朱元璋行礼。

        朱元璋却不拿正眼看他们,又重复了一句:

        “这里是皇帝的书房,你们聚在这里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一众藩王知道自己理亏,连连称自己的不是。

        “父亲,我们这次可是来给陛下送好处的。”朱樉觉得此事不值一提,还嬉笑着朝朱元璋辩解。

        “是啊,我们只要一两架飞机,就给朝廷送来百万两白银,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又一名藩王也出声说道。

        如果是在平时,他们这么说自然没问题,毕竟一两架飞机算不了什么。

        可经过昨夜,曹玮直接指出分封制的要害问题,朱元璋再看这些儿子们大手大脚的花钱,就感觉怎么出气儿都不顺。

        老子辛辛苦苦打了一辈子仗,建立了大明王朝,就是让你们如此挥霍的?

        不光你们要挥霍,伱们的子子孙孙也像你们如此挥霍,大明又岂能有好?

        朱元璋的脸色沉了下来,冷声道:

        “说的好啊,你们都有钱,来给陛下送钱来了,这钱是你们挣的?难道不是朝廷给你们的岁俸!”说到后面,朱元璋几乎是大声吼了出来。

        “你们若是钱多的花不完了,也好说,雄英,你拟道旨,往后所有亲王的俸禄,直接减半!”

        一众藩王顿时傻了眼,不明白朱元璋这是怎么了,会突然如此暴怒。

        他们这些亲王的岁俸,当初就是朱元璋亲自定的数额,怎么到了现在又拿出来说事?


  (https://www.read888.cc/chapter/2290/2290413/114608490.html)


1秒记住读吧无错小说:www.read888.cc。手机版阅读网址:m.read888.cc